多間公立醫院近期開始處方中國大陸藥物給病人,引來社會關注。其中部份藥物或涉及第五波疫情期間,大陸支援香港抗疫提供的藥品。有前公立醫院護士表示,公院用大陸藥已非新事,他更表示其質素比外國藥品不穩定。

網上自6月開始,傳出公立醫院處方大陸製造的止痛藥,其包裝顯示簡體字「成都通德藥業有限公司」字樣。後來陸續傳出不同公立醫院,開出不同大陸廠商的藥物,包括網上傳出瑪麗醫院開出印上「同克TONGKE」及簡體字的「對乙酰氨基酚片」、《明報》報道天水圍醫院及博愛醫院開出「成都通德藥業有限公司」同樣印上簡體字的「對乙酰氨基酚片」、自由亞洲電台亦報道伊利沙伯醫院開出「中美史克」藥廠的「對乙酰氨基酚片」。

大陸藥至少來自三藥廠 未有本港註冊資料

網上這個月亦流傳一張「天水圍健康中心(天瑞路)藥劑部」的告示,指「以下藥物已轉新裝,但成份一樣」,藥名是「PARACETAMOL TABLET 500MG」(500毫克撲熱息痛藥片),舊裝是「BF-PARADAC TAB 500MG」;新裝是印上簡體字的「通德對乙酰氨基酚片」及英文「Paracetamol Tablets」的藥物。

查衛生署藥物辦公室的「香港註冊藥劑製品」名單,「BF-PARADAC TAB 500MG」的證書持有人,為「BRIGHT FUTURE PHARMACEUTICALS FACTORY O/B BRIGHT FUTURE PHARMACEUTICAL LABORATORIES LIMITED」,即位於元朗創新園(前稱元朗工業村)的澳美製藥。

但是「通德對乙酰氨基酚片」及其出產商「成都通德藥業有限公司」(Chengdu Tongde Pharmaceutical Co Ltd),則未能於衛生署的名單上搜尋到。同時意味是放棄原本的香港藥廠的產品,轉用大陸貨。

同樣,衛生署「香港註冊藥劑製品」名單亦未能找到「同克」及其生產商「地奧集團成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美史克」及他們生產的「對乙酰氨基酚片」資料。

公立醫院幾年前已用大陸藥

曾任公立醫院護士的阿強向本報指,公立醫院至少在2018、19年起已經用大陸藥,包括靜脈注射用的抗生素、抗真菌藥、控制心跳過快的藥物,不過不是長期使用,而是有時期間幾個月會用大陸藥,有時會用外國藥,「根據(醫院)藥房提供的貨源而定」。

據他的經驗,與外國藥比較,大陸藥的質素較不穩定,例如在稀釋抗生素時,溶解的時間會有出入,但對工作的影響不大。他亦曾發現大陸製造的抗生素粉末顏色有異,甚或有雜質,發現時會同醫院藥房反映,但由於用藥時會有後備,亦不太影響病人用藥的時間。

大陸藥廠稱三月接「國家任務」

查「地奧集團成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網頁,有記載其「對乙酰氨基酚片」為「仿製藥」,稱該公司2017年至今「開展仿製藥質素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公司的對乙酰氨基酚片獲全國首家通過該品種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另外,該公司曾在3月23日發稿,稱3月8日收到國家大陸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醫療物資供應組的「緊急任務調運單」,指「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做好支援香港特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該公司「要克服困難」,在3月21日前向香港有關方面調運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片)750萬片,包裝規格為「12片/盒、500片/瓶,其中12片/盒的供應量不少於220萬片」。

該公司稱調運的「對乙酰氨基酚片(規格:0.5g,商標名:同克)」,最後在3月15日下午5時完成出廠發運,3月17日早上8時運抵廣州指定地點,「實現了將藥品儘早馳援香港疫情防控一線的目標」。查當時香港正處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3月初到3月中每日新增過萬人感染。

網民:配合大陸醫護當用大陸藥

對於轉用大陸藥,有網民稱上周收到後「回家一看,原來係某造假國(國)出品,唔敢食(不敢吃),全部掉了」,又有人直指如果收到「掉返俾佢(掉會給他),自己喺(在)出面買西藥」。不過有人回覆就算在外面的藥房,中國大陸、台灣造的藥多的是,除非是專用的藥。有人質疑「販賣未經註冊藥物,是犯法」、「出事醫管局要負責」。

但是醫院管理局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是局方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許可後,才會引入有關藥物。衛生署則表示,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所有藥劑製品要獲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批准註冊,才可在香港銷售及供應;不過上述條例容許註冊醫生,可以為治療「特定病人」或做臨床試驗,進口未經註冊的藥劑製品供管有及使用。

有人諷刺道:「為配合大陸醫護,當然要用大陸藥啦」、「過多若干年,入醫院準備定利是」。其實網民對香港醫療同大陸融合的擔憂其來有自:為舒緩醫護人手短缺,醫管局早前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引入大灣區三甲醫院資深醫生來港工作一年。

大灣區醫生最快十月來港

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伊利沙伯醫院會是首間試點醫院,最快10月會引入最多10名大灣區醫生來港,包括呼吸科、內科、放射科及老人科等專科,亦會到深切治療部工作。醫管局早前指已有「心水」醫生名單,要等廣東省衛健委推薦後,再經醫委會審批他們在香港有限度註冊執業。

在年初第五波疫情時,應特區政府請求,大陸醫護「援港醫療隊」來港抗疫。醫管局建議本港醫護在大陸醫護進行醫療程序時,需與他們「討論(discuss)並提供指導(instruct)」。當時公院醫護批評建議或令醫療效率不升反降,因是變相要本港醫護為大陸團隊把關,對引入大陸醫護可短期內舒緩醫院壓力,並不感樂觀。

另外,大陸復旦大學醫科畢業生上月起可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但他們的語言能力能否應付以英文為工作語言的香港醫療系統,及以粵語溝通的大部份港人,則成疑問。◇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