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中共領導人們低估了建立一個不受制裁的晶片製造業所面臨的挑戰,對北京來說,與西方脫鉤的成本高到難以負擔。

知名中國政經專家、美國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CMC)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在彭博撰文表示,從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共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看法,經歷了幾次的轉變。從對中美脫鉤嗤之以鼻,到擔心失去西方技術、資本和市場,再到認為中國最好按照自己的條件,脫離主要競爭對手。

裴敏欣認為,實際上中國與西方脫鉤的成本,可能遠遠大於任何可能的好處。

文中指出,中共近來對供應鏈進行了廣泛的審查,並不斷加強糧食和能源儲備。監管機構也加強監管中國科技公司掌握的數據,並迫使滴滴出行等中國科技巨頭在美國退市。同時,中國也啟動了一項大規模的計劃,試圖建立晶片供應鏈,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切斷與西方四十多年的聯繫,將抑制本已放緩的中國經濟,而非促進生產力」,裴敏欣寫道,「沒有太多的理由支持中國能成功實現自給自足的目標。」

他進一步指出,雖然中國的技術能力多年來有了巨大的增長,但政府卻難以居功,多年來的大規模投資,並沒有得到回報。

文中引述一項研究估計,2006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花費了5,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各種項目,但僅為國內企業創造了1,450億元的淨利潤與2,300億元出口收益。換句話說,中共產業政策造成了1,750億元的淨損失。

「北京也大大低估了建立一個不受制裁的晶片製造行業的挑戰。」裴敏欣指出,晶片供應鏈高度專業化,不同國家的公司擁有獨特的能力,使其能專注於某項技術並不斷創新。

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製作晶片需要多達300種不同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又需要50多種專用設備。即使是美國,也無法建立完全本土化的半導體供應鏈。

「沒有一個國家或公司,可主導或壟斷整個供應鏈」,他表示,「中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花費1.4萬億美元來實現這一目標,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中共當局試圖減少對食品進口依賴的努力,似乎也註定要失敗。

文中稱,中國約四分之一的糧食來自美國,消除這種依賴性的成本是不可持續的。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中國黑龍江省大豆農場的每公頃產量比美國中西部地區低三分之一,且中國生產一公噸大豆的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多。

他認為,以經濟效率換取供應鏈獨立的做法終將失敗,中共當局不得不承受風險,並盡力避免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失控。#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