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實施的清零、封城等極端防疫措施,嚴重打亂供應鏈,導致歐洲物價上漲、交貨期拉長。更多德國公司開始反思對中國的過度依賴,並計劃儘快調整供應鏈。
據德媒報道,德國對外貿易協會(AHK)駐上海首席代表馬銘博(Maximilian Butek)預計,在中國的德國公司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
根據AHK最近的調查,原材料瓶頸和供應鏈問題是德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馬銘博表示,「我們可以預見到,採購價格將大幅上升,因此客戶和消費者需要為更高的價格和更長的等待時間做好準備。」
另外,最近在西安發生的封城事件也讓外商再度緊張起來。中共為防疫嚴控旅遊和國際航班,持續性的封城措施嚴重打亂了供應鏈。
馬銘博表示,經過近兩年的疫情,商家已經基本做好應對準備,但是中國(共)實施的長期封鎖給已經非常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帶來進一步的壓力,也導致在中國經營的德商對前景感到悲觀。
設在中國的德國公司顯然已經在反思這個問題。馬銘博指出,許多德國公司正在因此調整供應鏈,並積極尋找替代的供應商。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特(Michael Huther)分析說,德國企業數十年來第一次認真反省,繼續依賴中國供貨是否可行,「中長期來看,我認為企業會調整採購模式和供應鏈」。
胡特認為問題在於中共嚴厲的防疫措施。他說,只要中共繼續採取清零措施,一人感染就全部封城,那供應鏈的問題就不會解決。
周二(1月11日),德國福士汽車集團公布,2021年在中國的銷量大幅下滑14.1%。福士汽車中國CEO馮思翰(Stephan Wollenstein)表示,2021年是最困難的年份之一,晶片短缺和供應鏈問題是導致銷量下滑的最大原因。
馮思翰對近日在中國天津爆發的疫情以及可能的進一步封鎖表示擔憂。在天津,福士汽車工廠已經不得不暫時停止生產。馮思翰表示,通常情況下,宵禁或停產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因此必須調整供應鏈。
由於中共的入境限制和強制三周的隔離期,也很難讓外國專家進入中國。馮思翰指出,「最低限度的國際專家仍然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很難激勵專家去中國,尤其是有家庭和孩子的專家就更困難,這個行業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供應鏈重構得投入大量成本,並非短期內就能完成。根據AHK的調查,在亞太地區經營的德商,平均需要近2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營業據點的調整。
調查結果顯示,為降低供應鏈的風險,在中國已有近1/5的德商表示,如果疫情沒有好轉,考慮在今年或之後出走。#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