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只是吃喝睡,期間很少被人觸摸及擁抱。長大後的他會變成怎樣?心理分析學家史柏斯 (Spitz,1945)研究一群在擠迫的兒童院舍居住的嬰孩兩年。員工除了餵食嬰孩外,大部份時間把嬰孩放在床上。不會撫摸或是與嬰孩交流。另一群嬰孩在寬敞的院舍內生活,得到員工悉心的照顧。史柏斯比較兩群嬰孩,發現欠缺撫摸的幼兒智商及社交發展比較遲緩;而他們的死亡率非常高。
心理學家夏洛(Harlow,1965)利用猴子做了類似實驗。猴子嬰兒持續十二個月內沒有任何跟人或猴子接觸。隨後,研究員發現幼年猴子有時瑟縮在一角落,有時前後不停搖擺,以及咬傷自己。把這些猴子與正常長大的猴子放在一起時,他們不懂得與正常猴子玩耍。受襲時不懂得保護自己。長大成猴時,更是不懂交配。
專家(Cindy Hazan and Philip Shaver,1987)根據嬰孩與照顧者(多是母親)的依附關係可分為三種;穩健型、逃避型及焦慮型。穩健型的依附關係成長下的人信任別人,不害怕遭拋棄。相信自己受歡迎及有價值。容易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逃避型依附關係的人壓抑自己與人連結的需要。嘗試與人親密但自己內心又不認同。與人親密交往時感到不自在及緊張。難以信任及依賴他人。焦慮型關係下的人擔心自己付出真感情能否獲得同等回報。認為密友不會付出愛或是離棄他。他極力欲與密友連結,對方反而被他嚇倒。
嬰孩時代的依附關係會延續至成人。世事往往諷刺的是人們多選擇與自己同一依附關係類型的伴侶一起。若兩位都是逃避型的,如何建立互信之親密情侶關係?結果便是一連串的爭拗與疏離感。可幸的是依附關係能隨著成長中我們遇到重要的人而改變的。一個欠缺安全感的人遇到穩健型的伴侶,並在情侶關係中建立互信,他會感到安全、安穩,並願意信任他人。@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