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零零四年,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親率大軍二十萬進攻北宋,一路攻城拔寨。緊急軍報一日五次送到京城。寇準堅決主戰,並說服真宗御駕親征。真宗到達前線,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那麼「澶州之戰」的結果如何呢?

◎遼國以攻為守 無意征服

「澶州之戰」其實沒有開始就結束了,因為當時遼國攻打北宋的時候,也沒有抱著一定要征服北宋的決心。其實遼國並沒有吞併中原的意願,如果有,早在遼太宗的時候就可以實現了。我覺得這裏面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一是遼國人非常害怕南方的濕熱氣候。我們覺得洛陽在淮河以北,已經很靠北了,但是在遼國人看來太靠南了。如清朝女真人入主中原的時候,很多皇帝和王公大臣都得天花而死,就是氣候越熱對他們來說越不適應。北京還是在北面,沒有那麼熱,但是康熙皇帝修了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皇帝修了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到了夏天的時候他不在紫禁城待著,要跑到北邊頤和園去。當年的遼太宗耶律德光到了洛陽之後,一過了3月份就受不了,馬上就開始往北面走。所以氣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再一個原因就是人口。遼國幾乎是全民皆兵,男子到了年齡就去騎馬打仗了。遼國如果能夠動用100萬軍隊,按照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人來計算,遼國當時人口大約是400萬,最多不會超過600萬,而當時中原地區已經有700萬戶,人口是2500萬,因此以遼國那樣的人口規模,它也佔領不了中原廣大的地區。

當時遼國進攻北宋,我感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想保證自己政權的安全。怎麼保證呢?答案是以攻為守,就是先對北宋發起進攻,然後想辦法跟北宋簽訂一個和平條約,只要能夠保住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不被攻破,遼國憑此天險就可以在太行山以西和燕山以北保住他們的政權。這個不是我自己的猜測,在史書中是有記載的。

《續資治通鑑》第二十四卷記載,遼國在進攻北宋的時候,俘虜了一個叫王繼忠的人。王繼忠從北宋投降到了遼國之後,有機會就跟蕭太后講,如果兩國和好,對遼國有甚麼甚麼好處,當時蕭太后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雖然大舉入侵北宋,但是同時也採納了王繼忠的說法。她給真宗寫了一封信,信是在開戰之前寫的。真宗由於當時拿不準蕭太后的誠意,就沒有回覆,這樣才引發了「澶州之戰」。

◎遼國出師不利 意欲求和

真宗到達澶州的時候,遼國的先鋒官蕭撻凜在城外巡視觀察,此人就是當年在朔州城外埋伏造成楊業戰敗的那個人,是一個強硬的主戰派。北宋當時有一種弓箭叫做床子弩,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整個弓像一張床一樣大,它不是用人力拉開的,而是一種機械裝置,用絞盤把弓弦絞開,然後放一支箭,那個箭一米多長,屬於遠程攻擊武器,射程可達1500米,就跟現在的大炮一樣,打得非常遠。當時蕭撻凜覺得自己離澶州城很遠,其實已經在床弩的攻擊範圍之內了,結果宋軍一箭射中了蕭撻凜的額頭,蕭撻凜一下從馬上掉下來,當天晚上就死了。蕭撻凜的死,讓蕭太后很沮喪,出師不利,喪失了一員勇猛善戰的大將,蕭太后為此五天沒有上朝。那邊先鋒官死了,士氣衰落,而這邊宋朝的皇帝來了,士氣如虹,這時蕭太后就有了講和的意願。

◎宋遼互派使者 結盟澶淵

蕭太后派人到北宋,北宋也派官員曹利用到遼國,兩邊互相商量。遼國提出的條件是,希望北宋割讓土地給遼國。真宗不同意,他說,土地是祖宗給我的,如果割了土地,跟祖宗、大臣都沒法交代,但是如果你們需要錢我可以給你。為甚麼呢?當年漢高祖和匈奴之間有和親的協議,漢高祖也是給匈奴錢,表面上叫賜,實際上是花錢買和平,所以給錢是不傷面子的,割地不可以。曹利用在跟遼國談判之前,當面向真宗請示:如果他們要錢,咱們一年最多可以給多少?真宗想了想說,一百萬兩白銀。

寇準是主戰的,他不想就這麼停下來,但是皇帝有命令他也沒辦法。曹利用出來之後,他就把曹利用拉到自己的大帳,跟曹利用說,你跟皇帝說話我都聽見了(因為那不是甚麼深宮大院,皇帝也住在大帳裏),你這次去談判,如果談判的結果超過三十萬兩白銀,回來我就砍你的頭。曹利用去了之後,經過一番折衝,最後果然三十萬兩白銀談下來了,結果是每年十萬兩白銀加二十萬匹絹,宋和遼就訂了一個協議。因澶州古稱澶淵郡,因此這個協議被稱為「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有四條主要內容:第一條是北宋和遼約為兄弟之國,由於遼聖宗年齡比較小、真宗的年齡比較大,所以遼國呼北宋為兄,以後再看兩國皇帝的年齡大小和輩份高低再說;第二條是雙方罷兵言和,北宋每年給遼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這叫歲幣,每年都要給;第三條就是邊境的劃分,宋遼雙方以白溝河為界,遼國放棄了燕雲十六州中的三個州給北宋,從此雙方在邊境上不得再修築城池、練兵備戰,以示兩國和好之意;第四條是雙方要開設邊境上的市場,要互市。其實像遼國這種地方,物產比較貧乏,所以很多東西都要從北宋這邊買,如絹、茶葉、藥品等。

「澶淵之盟」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深遠,毀譽參半。那麼這一盟約對宋、遼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呢?

我們先說一下澶淵之盟對宋和遼的好處:第一個好處是雙方在澶淵之盟之後,沒有再發生大的衝突,甚至小的衝突都極少,雙方維持邊境和平將近120年,當時邊疆上是牛馬遍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就是人從小長到大都沒有看到過雙方開戰,所以對雙方的民生發展,包括經濟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

第二個好處是一年三十萬兩白銀對北宋來說不算甚麼,卻節省了大量軍費。當時北宋一年的財政收入,最多的時候達到一億五千萬兩,所以三十萬兩白銀對他們來說,相當於每年收入的五百分之一。也就相當於一個人一年掙15萬美元,花300元給家裏裝一套防盜系統,對他來說一年300一個月25元,真的是甚麼都不算的。打仗的話每年的花費可不只三十萬兩。

第三個好處就是雙方互市。北宋可以把很多的茶葉、絲綢等等賣到遼國去,三十萬兩白銀通過邊境互市很快就賺回來了,所以對北宋來說,並沒有甚麼大的損失。

那麼對於遼國來說,好處跟北宋差不多,它能夠每年拿到這麼多的錢,同時又能夠得到北宋的一些物資。但是壞處就是宋遼兩國由於長期不開戰,軍隊就不訓練,戰鬥力越來越弱,然後遼國深度漢化,所以後來,遼國以一個很容易動員出七十萬大軍的國家,敗給了人口很少的女真人。遼國後來滅亡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簽訂「澶淵之盟」時有一個細節,就是曹利用回來後,想向皇帝報告一下談判的情況,當時真宗皇帝正在吃飯,就派了一個太監去問賠了多少錢。曹利用想,這種事情屬於國家機密,怎麼能跟太監隨便講呢?他就不肯講。太監回去後跟皇上說「他不肯講」。真宗說沒關係啊,我讓你問的,你就讓他說吧。曹利用還是不講,伸出三根手指,把自己的下巴托起來。太監回來之後跟皇上說,他伸出三根手指,我估計是三百萬兩吧。真宗一聽那麼多啊!之後想想說,要是真能解決問題,三百萬就三百萬吧。可見真宗皇帝真的不覺得三百萬是一個甚麼了不起的數字。結果吃完飯後,把曹利用叫進來一問,才三十萬兩,真宗簡直樂壞了,重賞了曹利用。

◎寇準功不可沒 真宗禮遇

「澶州之戰」的大功臣就是寇準。寇準雖然主戰,但是畢竟還是簽訂了一個和平協議。皇帝的意思是以實力求和平,所以寇準覺得,也不是甚麼特別丟臉的事情。

「澶州之戰」結束後,真宗返駕回到開封。他對寇準十分感激,因為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遼國的問題。通常皇帝下朝時,皇帝站起來,百官們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然後皇帝就走了。但是真宗不是,他站起來之後,讓寇準先走,目送寇準走了之後他才走,給予寇準很高的禮遇。跟當年的漢文帝目送周勃離開一樣,對他非常的尊敬。(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