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現代人都說:搞不懂古人為甚麼有那麼豐富的想像力。
他們真以為那數以萬卷的佛經、道藏裏對另外空間的描述都是古人沒事瞎編出來的。
要知道,一個擁有正常邏輯能力的人都不可能把一切全部歸結為古人的想像,因為古代社會環境質樸,在那種環境下古人的思維遠比現代人簡單,也不可能有多麼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而那些另外空間裏細節詳盡的內容,正如這世上所有的宗教中一致強調的那樣,都是傳道者、修行者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以及親身經歷的。
柏拉圖的《斐多篇》(Phaedo)中記載著聖人蘇格拉底在離世之前所描述的另外空間的大地,包括球體的構成、大地的顏色、植物的光彩、寶石的形態等種種細節。可這些大段的文字基本上都被當今學哲學的人選擇性地無視。現代科學造就的人類連自己親眼所見的內容都可以當它們不存在,還如何去搞懂「智慧之愛」的真理呢?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a)中從神話的角度闡釋了對水的理解:「有些人認為,即使是那些距今時代久遠的古人,在他們最初對神的描述中,也有類似的自然觀。比如他們認為奧卡諾斯(Oceanus掌管神話中環繞世上所有陸地的大洋河)與忒堤斯(Tethys,最初的海之女神)為創世的父母,而且在敘述中,諸神往往都指水為誓,並將之稱為『斯堤克斯』(Styx,前面的二神之女)。對於事物來說,往往最古老的也是最受尊敬的,而大家用來指著發誓的,也應該是最神聖的事物。」
亞里士多德的這段話所參照的是荷馬版本的神話譜系。斯堤克斯是兩位希臘原始神(Greek primordial deities)奧卡諾斯和忒堤斯的女兒,負責掌管斯堤克斯河(River Styx)。儘管屬於古老的提坦神族,但斯堤克斯在提坦戰爭(Titanomachy)中卻站在了宙斯一方。戰爭勝利後,她的名字在奧林匹斯眾神中成了神聖和榮譽的象徵,所以後來諸神都以斯堤克斯的名字來起誓。根據荷馬所述,以斯堤克斯的名義發出的誓言屬於最為神聖的誓言,任何違背此誓的神祇都將受到懲罰。
在今天人們的概念中,物質即物質本身。但如果以這種現代觀念去研讀古人的著作,就完全誤解了古希臘哲學中談到的物質。尤其是一些從蘇聯時代起就被別有用心地貼上了「唯物主義」標籤的古希臘先哲們,都是有神論者,他們所談的物質、元素,都與神密切相關,而絕非把兩者切割開來孤立看待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學觀點是距今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的四大元素理論,即土、水、火、氣這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了世界。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唯物主義」。如果是這樣,那麼在幾乎同一時代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也談到過地、水、火、風這「四大」,何其相似?是否也被視為「唯物主義」?
在古希臘,一些元素理論很早就存在於當時的宗教或學術修行領域(古人沒有現代學術概念,研究學術、探索真理被視為靠近神明的修行),而根據哲學史記載,最早同時拿出這四大元素理論的人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兼占卜師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而這套理論的提出則是從古希臘神學理論基礎上推演而來的。簡而言之,出自於四位主要的神祇:神王宙斯由於司掌天空、光明、雷電,體現著「火」元素;神后赫拉(Hera)是生命之母,意味著「氣」元素;神王的兄弟海神波塞冬(Poseidon)代表著「水」元素;而宙斯的另一個兄弟冥王哈迪斯(Hades)統治冥界,也是地下礦產的支配者,因此對應著「土」元素。
可見,不同的事物由這些物質元素構成,而在相應的不同層面,又有不同的神靈因素參與其中。用我們所熟悉的美術材料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顏料色粉,最早的色粉基本都是源於地下的礦物質,帶有土元素;在從坯料開始研磨顏料的過程中需要水洗、使用液體方法提純、添加結合劑等等,就帶有了水元素;在製造色粉時需要經歷煅燒以及風乾程序,則又有火元素與氣元素的參與……因此顏料就由土、水、火、氣這四種元素構成。而由於這些元素的背後又有神的因素,所以顏料的背後就具有了與神相聯的特性,因此古人講,要把神造的,或者神教人造的東西拿去正用,比如去描繪神明,通過畫作去讚頌神的偉大,都能將這些材料特性中的神性溝通出來。
四大元素理論在過去的時代至少延續了2千年之久,哪怕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在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畫論中都能找到建立於四元素理論基礎上的色彩學理論,與近代西方美術界所熟知的謝弗勒爾(Michel-Eugène Chevreul)或者維拜爾(Jean-Georges Vibert)等人的色彩學理論相比,明顯要古樸得多。
不只藝術,四元素理論與古希臘的很多領域都有聯繫。比如柏拉圖同時代的醫學家腓利斯提翁(Philistion of Locri)將他從四元素中引申出的冷、熱、乾、濕四種特性運用到醫學上,結合公元前5世紀克羅頓的阿爾克邁翁(Alcmaeon of Croton)所主張的「人體健康取決於各種對立因素間相互平衡」的認識,進一步完善了西方古代醫學理論。◇(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