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李穎怡博士昨日以「識別求助訊號 成為生命守門人」為題,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指學生自殺及精神問題的危機訊號就是求救的呼號,期望有更多身邊人成為「守門人」,對學生的求助訊號提高警覺,為他們多走一步,給予關心及支持,把他們引領到適切的專業支援服務。

李穎怡在文章中指,教育局十分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問題及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高危學生很多時不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協助,卻會在日常生活中流露明顯的警告訊號,例如在言談間或在社交媒體提及負面的想法,甚至與死亡及自殺相關的意念。她又說,有些訊號則需要身邊人有足夠的敏感度才會察覺,例如學生逐漸變得不修邊幅、學業成績突然下滑,以及經常離群獨處等。

教育局近年著力提供「守門人」(gatekeeper)訓練及資訊給教師、家長和學生,以便各人掌握如何識別和幫助出現警告訊號的學生,給予他們關懷、鼓勵和支持,並及時轉介他們接受專業支援,化解危機。

李穎怡表示,教師是識別和幫助高危學生的關鍵人物,所有教師都應具備「守門人」的知識和技巧。教育局出版《識別、支援及轉介有自殺行為的學生——學校資源手冊》,讓教師深入了解自殺的危險及保護因素、識別自殺警號的知識和技巧,以及回應自殺行為的實用建議。

教育局亦促請學校安排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向全體教師舉行「識別及支援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校本專業分享,加強教師對「守門人」概念的認識。建議學校趁新學年剛開始,為新入職教師安排有關培訓,讓他們明白如何識別自殺警號及適切地處理學生的自殺行為。

李穎怡又說,讓學生接受「守門人」的培訓同樣重要,因有些學生較不願意向教師透露自己的問題,只會在朋輩面前表達自己的負面想法及情緒。研究亦證明,中學生接受訓練後,較懂得轉介有自殺行為的朋輩至成年人尋求幫助。

教育局開展了「學生守護大使」計劃,讓學生接受一系列的校本及聯校培訓,認識保持精神健康的方法、常見的精神病和關心及應對有情緒困擾的朋輩的實用技巧等,培訓他們成為「守護大使」。完成培訓後,守護大使會在學校舉辦不同形式的精神健康推廣活動,加強老師和同學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關注。

教育局亦為家長舉辦「家」多點守護網上工作坊。每位家長需接受8小時的培訓,加強他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和認識,提升識別和支援有精神健康困擾子女的能力,以及去除向人求助的負面標籤。本學年工作坊的名額會增至500名,讓更多家長可以接受「守門人」的訓練。

工作坊並設有家長小錦囊,供家長下載,可放在家中當眼處,隨時隨地照顧自己和子女的精神健康。李穎怡表示,學校可參考工作坊的相關資源,策劃校本家長活動,與家長攜手成為子女及學生的「守門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