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牛年,陸海空災難齊降大陸。陸地疫情勢頭剛過,各地倒閉潮此起彼伏。空中包括北京在內的十二個大陸省市3月15日,出現十幾年來最嚴重的沙塵暴天氣。在青島膠州灣海域發現了大量海星,將漁民養在海裏的蛤蜊都被吃得只剩下殼了,就像莊稼遭了蝗蟲,損失慘重。
綜合陸媒報道,現在正是蛤蜊放苗的時節,然而膠州灣海域生蠔、蛤仔底播海區,海星汎濫,粗略統計密度平均50個/平方米,受災面積約10萬畝,預計造成經濟損失約1億元。青島市海洋局已允許養殖戶使用禁用漁具地籠等漁具捕撈海星。在青島紅島漁港碼頭上,每天有50條船捕撈海星,截至3月16日,當地漁民採取人工採集等方式已捕殺海星約45萬斤。
青島海洋專業人士李先生(化名)向大紀元記者介紹,「海星有很多種,這次海星主要為海星綱的多棘海盤車,它適合生長溫度15-20℃,在10月至次年1月進行繁殖。」「海星是貪婪的掠食性生物,主要分佈於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以捕食貝類、鮑魚、海膽、螃蟹和海葵等。」「海星長大後幾乎沒有天敵,大量的海星,造成當地養殖的蛤蜊、生蠔等貝類大規糢死亡。」
李先生介紹到,「海盤車它本身就有大量聚集的習性,尤其是它找到比較豐富的食物源的時候,就會大量的聚集在一起。」「早期它的產卵孵化或者是幼體發育階段,可能是各方面條件都比較適合它,水溫的條件比較適合,在那個階段它的天敵比較少,這樣它就會大量的發生、繁殖。」
對於膠州灣蛤蜊養殖海域出現的海星,李先生表示,「它們原來所生活聚集的地方呢,也可能是伐架生活的養殖區,那麼這個伐架養殖區可能是拆掉了。」我們也只是推測而已,或者是這階段沒有進行養殖,它原有的地方獲得不了充足的食物,「那麼它就會尋找新的食物源,剛好找到膠州灣養殖區了,那麼就大量的過來了」。
他說,海星本身它有很強的化學感知能力,它會通過化學感知器官感覺到很遠距離的一些食物,通過分泌物,那麼它就會循著找過來。因為我們沒有做過調查,具體情況還得需要確認。
李先生還介紹到,「在2006年7月,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山嘴海域後灣,發生了鮑魚池被數以萬計的海星入侵,大量鮑魚被吃掉。」那次是後來有人調查發現,確實在鮑魚養殖區附近的近海,以前有些貝類養殖的伐架或海藻養殖的伐架被拆除了,有一大片被拆除了,所以海星就跑到那去了,後來就侵入鮑魚池裏頭來了。這次情況不清楚,現在也很難下確切的結論。但是,「現在老百姓只能打撈沒有別的辦法」。
近日,網上一直有人詢問海星能不能吃?有專家解讀說,可以吃,但不能吃多。因為海星是一種藥材,是藥三分毒,所以不宜多食。
網民營養家表示,「據說,若將一隻活體海星切成幾塊扔進大海裏,它又會從新再生成幾隻完整的海星,就這樣的繁殖速度,也難怪他們汎濫成災呀。」
也有網民表示,「海星成災星了,一直以為它很嬌弱,但看起來掠食手段極其殘忍,撈不盡,幾乎無天敵,還不好吃。」「生態食物鏈破壞了,感覺不妙啊。」@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