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半導體龍頭「紫光集團」傳出面臨巨額債務,債券接連崩盤,陷入財務困窘的局面,紫光若無力還債,很可能步方正集團的後塵,被迫宣佈破產。專家分析,中國半導體因為先天不良,後天又不願開展研發,過去國企都由政府撐腰扶植,中國想要力推「半導體國產化」恐是緣木求魚。

曾誇口要將台灣科技公司全部收購的清華紫光集團,不到5年即陷入財務危機風暴。以紫光財報來看,截至6月底,債務超過2,029億人民幣,其中有息債務約達1,567億,一年內到期債務高達52%。

紫光債券已是垃圾等級

根據路透社報道,紫光債券違約已導致主體信評以及3隻債券信評皆被降級,中國信評機構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簡稱「中誠信證評」)將紫光評級降至BBB,已是垃圾債券的等級。據悉明年1月底之前,紫光有兩隻合計15億美元的境外債券以及2.95億人民幣的境內公司債到期。

紫光是北京的清華大學旗下企業,主要由兩大業務支撐,分別是晶片和數據雲。董事長趙偉國於2010年接手紫光,開啟併購之路。儘管缺乏技術底蘊和技術成果,紫光仍獲得國家基金和國家開發銀行資金支援,開始在資本市場縱橫。

台灣財經專家、資深媒體人黃世聰接受《大紀元》專訪解析,中國半導體發展,可謂先天不足,因為國際最先進的半導體材料、設備受到「瓦聖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的鉗制,中國企業無法拿到最先進的東西,又不肯紮實的腳踏實地研發,會走到這一步不難想像。

瓦聖納協議是一項由42個世界主要國家簽署,管制傳統武器及軍商兩用貨品出口的條約。為了應對網絡攻擊及其它國際威脅,美日等加入「瓦聖納協議」的國家,去年決議擴大出口管制範圍,納入「軍事級網絡軟件」及「可作為武器的半導體基板製造技術」,主要目的是防止技術外流到中國及北韓等威權國家。

習慣炒短線 研發成軟肋

「過去中國有許多產業太好賺了。」黃世聰認為,包含房地產、炒股等,炒短線賺錢太容易,導致沒有人肯紮實地從事產業發展、研究。

「需要高端技術、或無法靠花大錢砸出來的產業,中共顯得比較弱。」黃世聰認為,半導體除了有設備之外,還需要有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有太多人想要從政府所主導的產業中上下其手,面對這種風氣與做法,當面臨需要以「專業研發」為主導的產業,對目前的中國市場來說,發展都不會很順利。

過去中國在發展LED、LCD面板、太陽能產業,的確嚐到甜頭。黃世聰說,這些都是可以砸錢,快速發展起來的產業,但半導體卻是完全不同的事,「不僅要砸錢,還要有堅實的技術,這是中國目前最欠缺的。」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2015年來台,曾欲入股台灣的力成、南茂與矽品等封測廠,雖然最後因投審會審查等因素未果,但也繞道入股這些封測廠在中國的子公司,並挖角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

當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言:「趙偉國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怎麼能去問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個世界半導體的教父『公司多少錢要賣』?張忠謀60多年的半導體經驗,不是你今天說就可以用錢買的。」

紫光在國家資金大力扶持下發展,構建了從儲存晶片製造到封裝測試的產業鏈,但通過併購,畢竟難以獲得外國公司的專利技術,紫光又在提升自身技術上乏善可陳,缺乏可持續的營收增長。加上晶片研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且周期長,很難短期見成效。黃世聰認為,沒有自產研發技術,從這就可看出紫光的致命點。

台產業深耕 近年開花結果

近日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的消息傳出,更提到會帶供應鏈夥伴赴美設廠,讓整個產業鏈都受惠。台灣一路走來不易。從2000年開始,許多台商大舉到大陸投資,台灣經濟受創,當時台灣政府、民間企業依舊努力深耕技術,包含IC產業,紡織業、石化產業等都往高階發展。很多留在台灣努力不懈的產業,最後都開花結果。

黃世聰說,中國目前與全世界半導體技術相差約20年左右。主要中國過去都是用偷搶拐騙,先竊取別人技術再加以更新,加上有龐大國家資源在後面支撐,反正倒了國家會撐,從效率、研發等就沒有那麼積極,若要改變這窘境,必須要痛下決心,先好好發展基礎科學,並且願意花幾年時間做白工,忍受短期無法獲利的陣痛。

中企被政府揚棄 馬上倒閉

在共產體制之下,企業一切都需要由政府扶植,不管經營好壞,皆仰賴政府在後面撐腰。但民間的活力被箝制,經濟便會遇到很大阻礙。中國企業現在面臨一個狀況,就是短期可獲利,長遠經營卻後繼無力。他們都是「看老大吃飯」(黨中央),但是政府官員根本不了解半導體產業,因此,領導方向就會有偏差,這正是中企問題癥結點以及致命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