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中國人常以月圓象徵人團圓,中秋節月亮圓滿,意在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上千年來中國人始終對中秋節懷有特殊的情感,中秋也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與嚮往。

中秋的團圓習俗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儒家的道德理念,特別是儒教,君臣父子的社會倫理。中秋節得以流傳千年,是因為有著深層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中秋節的特點是團圓、思親、感恩,體現了家庭和諧的重要性。

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要在中秋佳節這一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承載著萬家團圓之意。

擁有逾百年傳統習俗「舞火龍」

香港人一向重視中秋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團圓飯,品嚐月餅;賞花燈、玩燈籠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此外,還有過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舞火龍」,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吸引大批市民、遊客圍觀,倍添節日喜慶。

香港中秋彩燈除了追求人月同圓,喜氣洋洋之餘,更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味;舞火龍是香港百年的中秋傳統;用以驅邪消災除瘟疫,當中充滿鄰里間的互相扶持和關愛。(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中秋彩燈除了追求人月同圓,喜氣洋洋之餘,更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味;舞火龍是香港百年的中秋傳統;用以驅邪消災除瘟疫,當中充滿鄰里間的互相扶持和關愛。(潘在殊/大紀元)

舞火龍之前,主辦團體一般會先進行傳統的拜祭儀式,並為火龍和龍珠上香點睛。整個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

火龍的龍頭龍身是以粗麻繩、藤架、珍珠草紥作組成,龍頭重48公斤,身體分為32節,合計長度為67米,插滿近兩萬枝線香、加上紅帶等裝飾,由300人一起舞動著,場面盛大壯觀。

這個習俗相傳起源於19世紀,因大坑村的村民為了乞求消除瘟疫而起的活動,至今已經超過百年的歷史,2011年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香港獨有的文化特色。

不過,今年因受疫情的影響,這些活動都難與市民共度佳節,少了濃厚的節日氣氛,著實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期盼來年的這一天,香港人可以歡歌載舞迎中秋。

懷舊的味道 港最古早月餅「豬籠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是華人共同的習俗。香港的月餅更是口味眾多,琳瑯滿目。不過,這裡我們更想介紹的是一款漸進消失的傳統月餅。

豬籠餅,這款香港中秋節最古早也最有特色的月餅,讓人難以忘懷。豬籠原本只是用來裝運豬仔的圓筒形竹籠而已。豬籠餅,就是把形似小豬的餅裝在小竹籠裏。它是廣東人在中秋節時送給長者或小朋友的傳統食品,現在除香港以外,在其它地區都已十分少見。「小豬」的造型不僅可愛,而且做得很細緻,有稜角分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尾巴,惟妙惟肖。在廣東人眼裏,豬籠餅肥肥圓圓的身形,憨態可掬的表情,寓意家中養著大肥豬,好意頭深得人心。

豬籠餅,這款香港中秋節最古早也最有特色的月餅,味道雖然簡單,但是更多了一份對過去純真歲月的回憶和情懷。提著豬籠餅向月亮奶奶傾訴心聲,這是每個港人童年最美好的中秋記憶。(網絡截圖)
豬籠餅,這款香港中秋節最古早也最有特色的月餅,味道雖然簡單,但是更多了一份對過去純真歲月的回憶和情懷。提著豬籠餅向月亮奶奶傾訴心聲,這是每個港人童年最美好的中秋記憶。(網絡截圖)

豬籠餅味道雖然簡單,但是更多了一份對過去純真歲月的回憶和情懷。提著豬籠餅向月亮奶奶傾訴心聲,這是每個港人童年最美好的中秋記憶。

豬籠餅由麵粉製作,混合砂糖調味,沒有加入任何餡料,口感不及現在市面上賣的任何一種月餅。然而,在物質生活匱乏的過去,在中秋佳節這一天能吃上一塊豬籠餅,是件相當美好的事情。

傳統習俗顯孝義 台灣中秋食文旦

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現今有許多旅居海外的遊子們無法在中秋與父母團圓,他們的思鄉之情在中秋佳節更為濃烈。

中秋佳節除了團圓吃月餅之外,柚子也是中秋必備的水果。柚子象徵「團圓」;柚子諧音「遊子」,希望飄泊在外的遊子在中秋節可以回家團圓;「柚」又與「佑」諧音,有保佑家人平安的意思;而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裡面,諧音是「有子」,所以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文旦是柚子的一個品種,在台灣麻豆當地對文旦有一個關於孝子的傳說。(蘇玉芬/大紀元)
文旦是柚子的一個品種,在台灣麻豆當地對文旦有一個關於孝子的傳說。(蘇玉芬/大紀元)

在台灣,中秋必備的美食——「文旦」,就是柚子的一個品種,果肉吃起來柔軟多汁,清爽香甜,甜中帶酸,散發出獨特的香氣。台灣人為什麼把這種柚子叫做文旦,又為什麼要在中秋吃文旦呢?

在台灣麻豆當地對文旦有一個關於孝子的傳說:

相傳清朝年間,台灣麻豆有一員外名叫林旦,事親至孝,鄉里人稱孝子。林旦的母親非常喜歡吃柚子,每年林旦都會買很多柚子來孝敬母親。有一年冬天,林旦的母親臥病在床,遍訪名醫,皆搖頭求去,母親日漸病重。一天,母親醒了過來,向林旦說她想吃柚子。孝順的林旦二話不說跑了出去,就開始四處購買,但時遇嚴冬,柚子樹連花都還沒開,到哪裏買得到柚子呢?!

找了幾天,毫無頭緒,眼看林旦的母親快不行了。孝順的林旦悲傷莫名,跑到郊外,跪在柚樹下向老天請求賜予,淚水滴落在柚樹的根上。說也奇怪,當林旦的眼淚落在柚樹上時,馬上就長出一顆柚子,一時間柚子長滿了一樹,林旦馬上摘了幾顆回去孝敬母親。林旦的母親吃了他帶回來的柚子,病情迅速好轉。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一直傳到乾隆耳中。乾隆皇派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至台灣找柚子,嘉慶到了麻豆,了解了來龍去脈,就以林旦的名字「旦」字命名,把柚子稱作文旦。而麻豆文旦也就從此名揚台灣。

團圓與思親 中秋體現家庭和諧的重要

「每逢佳節倍思親」、「人月兩團圓」,形象地描述出中秋佳節的情景。華人有著傳統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繫,家庭成員的團聚成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皇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大紀元資料庫)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皇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大紀元資料庫)

中秋的團圓習俗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儒家的道德理念,特別是儒教,君臣父子的社會倫理。中秋節得以流傳幾千年,是因為有著深層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中秋節的特點是團圓、思親、感恩,體現了家庭和諧的重要性。

一個家庭中夫唱婦和,子女尊重和孝敬父母,有輩份,講禮儀,家庭就和睦。進一步看,如果家庭重孝道,講禮儀,那麼一個國家就會重道德,重禮儀;君與臣,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也就能夠理順了,這就是儒家仁義治國的理念。

遺憾的是,中共發動文革後,中華傳統文化被當作四舊,受到嚴重破壞。在當今的中國大陸,中秋的形式還在,文化內涵卻已不再受到人們的重視。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還保持了較多的中秋文化內涵,在慶祝中秋時仍注重家庭的孝道和家庭成員間的和睦。

慶賀傳統節日,也是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過程,從而能保留下傳統節日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與價值。

此外,中秋節也被稱作是中國人的感恩節。這一天遠方的人們,都會凝視天空皎潔的明月憶起家鄉和自己的親人、友人、故人及恩人,月亮把處在不同地方的人們聯繫起來,以寄託思念之情。中秋降至,傳統的華人都會心存感恩。

全球華人向法輪功創始人恭賀中秋

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各地的法輪功學員把一張張精心製作的賀卡、詩詞、祝福及感謝的話語傳送給明慧網,敬獻給他們的師父李洪志先生,恭祝節日快樂!

每年在中秋節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法輪功學員把一張張精心製作的賀卡、詩詞、祝福及感謝的話語傳送給明慧網,敬獻給他們的師父李洪志先生,恭祝節日快樂!(圖片來源:明慧網)
每年在中秋節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法輪功學員把一張張精心製作的賀卡、詩詞、祝福及感謝的話語傳送給明慧網,敬獻給他們的師父李洪志先生,恭祝節日快樂!(圖片來源:明慧網)

中秋佳節之際,香港法輪功學員帶著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各種方式向慈悲偉大的師尊恭祝中秋快樂,同時堅持在各景點講真相、勸三退。有法輪功學員哽咽地表示,正是經過風雨的21年,才更感謝師尊的慈悲和苦度。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明星阮民安等多位民主人士也向李洪志先生恭祝中秋快樂,讚賞法輪功學員的堅持和善良,給香港人抗暴的勇氣和力量。

中秋佳節之際,香港法輪功學員帶著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各種方式向慈悲偉大的師尊恭祝中秋快樂,同時堅持在各景點講真相、勸三退。(余鋼/大紀元)
中秋佳節之際,香港法輪功學員帶著無限感恩的心情,以各種方式向慈悲偉大的師尊恭祝中秋快樂,同時堅持在各景點講真相、勸三退。(余鋼/大紀元)

洛杉磯多名華人也祝賀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中秋佳節愉快,感謝他將法輪大法洪傳世界,讓更多民族的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以「真、善、忍」為做人處事的標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William Yu)表示很榮幸有機會能祝賀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中秋節快樂,因為現在這個世界、社會非常混亂,許多是非、善惡都顛倒了,但李洪志大師創立了法輪功,並提出「真、善、忍」的理念,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

山東維權人士、目前旅居洛杉磯的界立建說:「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教人遵循『真、善、忍』理念,追求真相,這是全球人類的目標,做人的基礎,我很敬佩李洪志大師,為宗教自由也好、為傳播真相也好,我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感謝李洪志大師洪傳法輪大法,祝賀李洪志大師中秋快樂。」

中秋節神話傳說世代相傳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宋朝時,中秋節開始盛行;至明清已與元旦齊名,成為僅次於傳統新年的第二大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興盛於唐朝,據《洛中見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

據《唐逸史》記載﹕唐玄宗中秋望月還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步上青雲飛上天,在月宮前忽聞仙樂飄飄,宛轉動人!返回人間唐玄宗憑記憶將月宮仙樂譜曲編舞,成為歷史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都來源於此。如果拜月之俗沒有了「嫦娥奔月」、「后羿神射」、「玉兔搗藥」等等的神話傳說, 沒有了天上的月圓到人間的團圓這樣浪漫的聯想,中秋花好月圓時便沒了內涵和韻味;中秋節黯然失色,「中秋佳節」未必會流傳下來,那寄託了人生美好嚮往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便不會在此時吟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