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月夕」稱中秋節

「花朝月夕」是花開的早晨和月明的夜晚,現在被用來比喻良辰美景。而在古代,這個詞有特定的指示對象。

一年之中哪一個晚上的月亮最明最亮呢?相信人們都要投中秋節一票,所以「月夕」就非八月十五中秋節莫屬了,因此「月夕」也是中秋節的別稱喔。(花朝則指黃曆的二月十五日之晨。)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四「中秋」條目下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怎麼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位於「三秋恰半」呢?這時點是以月亮的周期來看的,七八九月三個月稱三秋,所以八月十五日月圓夜恰好是中秋。

「夕月」敬天禮神

在古代,有個和月夕有關又類似的詞叫「夕月」,「夕月」的意義簡單說就是祭月。「夕月」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禮記》。《禮記》云:「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說了代表國家的天子在春分這一天要祭祀太陽,在秋分這一天則要祭祀月亮,所以「夕月」就是古代帝王的祭月典禮。我們從《周禮》中可以看到上古夏商周三代就有秋分祭月之禮,而不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

秋分是處於節氣中的秋天中點,位於「三秋恰半」的時點,也是中秋,不過這是以太陽的周期來算的,那時不叫「中秋節」,不過在「秋分」這一天也有重要行事。天子在秋分時舉行祭月大禮,率領百官出皇宮西郊,虔敬祭祀月神。

圖為北宋《大駕鹵簿圖書》局部,表現皇帝前往城南青城祭祀天地時的宏大場面。(公有領域)
圖為北宋《大駕鹵簿圖書》局部,表現皇帝前往城南青城祭祀天地時的宏大場面。(公有領域)

《大唐郊祀錄》卷六的《四言詩》曰:「月以陰德,自西而生。積水之氣,作金之精。麗天成像,配日為明。」就說天地間有月陰月陽,兩者相輔相成帶給人間光明。月是陰德的代表,而秋分則是一年之中陽消陰長的轉折點,所以在這關鍵的一夜舉行祭祀月神的大禮,表現的是敬慎天道的態度。貞觀年中,特作了夕月樂章八首,傳至後代。上古三代的天子祭月禮一直傳承到清代,祭月的禮制與精神內涵代代相傳,沒有間斷。北京的月壇是明朝嘉靖九年建造的祭月壇,又稱「夕月壇」,特為秋分夕月之禮而建的。

各朝的天子在秋分行夕月之禮、敬事神明,同時含有教化天下子民的意義。史書《國語》解說:「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就是說,天子敬慎祭祀日月神向天下百姓傳遞了敬天、敬神、謝天、謝神的精神,同時教導人民君臣(君民)的倫理。

秋分敬老的關懷之情

秋分的中秋禮制遠遠早於中秋節。從節氣來看,秋分日正是秋天的中點,是名副其實的「中秋」,不過不一定逢十五月圓日。中秋之月秋分之時是陰消陽長的明顯時點,古人在中秋展現了關懷精神。周代民風重敬老,在秋分時有送糜粥關懷長者的禮制。糜粥好消化又滋補,適合長者養生。這種禮制到唐代依然存在,唐代韓鄂《歲華紀麗》記載秋節敬老,送養老食物、送手杖。可見當時的中秋宛然是敬老節。

歷代醫家推崇糜粥養陰養生。(容乃加/大紀元)
歷代醫家推崇糜粥養陰養生。(容乃加/大紀元)

月夕之樂:賞月玩月和拜月

如今的中秋節已經是個民俗大節,每逢中秋節民間賞月、玩月喜洋洋,熱鬧非凡。這樣的節俗是從何時展開的呢?

唐代開元年中,已有中秋夜賞月玩月的風尚了,唐玄宗很喜愛在宮中賞月玩月,但唐代《通典》記載的正式節假中還沒有「中秋節」。

北宋時,中秋節已經是個大節,玩樂項目繁多。。中秋節時京都的商店大道店家樹立綵樓,裝點各種錦飾旗幟,店家酒旗招搖。《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飾」。到了中秋夜晚,賞月玩月是重頭戲,「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人車結聚夜市,通霄熱鬧不夜城。

南宋也是一樣熱鬧慶中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這一天杭州人不分貧富除了登樓、登台賞月之外,夜晚不宵禁,可以鬧通宵,「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月上柳頭、人約黃昏後,正此時也。

中秋節賞月玩月。(清:院畫十二月令圖八月賞月圖局部。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中秋節賞月玩月。(清:院畫十二月令圖八月賞月圖局部。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古人天子祭月,到了宋代風行民間拜月。宋人的《醉翁談錄》記錄了京城中秋拜月的盛況。當時不論富家或貧戶,只要兒女上了十二三歲的年紀,都迫不及待給穿戴上成人的服飾,登上高樓或是在家裏中庭焚香、拜月,「只為嫦娥愛少年」。當時的男子、女子都對月祈願,女子呢祈願如嫦娥一樣美貌,婚姻家庭如明月一樣美滿,多子多福;男子祈願早日登科娶得嫦娥美眷。後來時序進了清代,中秋節的拜月以女子為主,男子多不叩拜。當時京師有俗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初月常在我心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古來圍繞月亮傳下許多的風俗,從秋分「夕月」敬天禮神,以至於八月十五日「月夕」拜月賞月玩月的衍生,展現了古來兩個中秋的風貌。不論「夕月」或「月夕」都是中華子民天人合一、調合時令節氣的生活風貌之一。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日就在眼前,而當下之世卻是亂象紛呈,我們也面臨有史以來最不尋常的考驗。在我們歡樂過中秋的同時,審視不一樣的月光,是否不忘初心之善?懷著敬天、禮神的精神,修己為人,以走過亂世,迎向平安的末來!

——看更多【中秋節】【中華文化300問】文章#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