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科學技術超越古人」是大多數現代人的認知。事實上,古人憑藉智慧創造的很多令人難以想像的東西,我們現代人至今仍無法模仿並複製。遺憾的是,這些技術已經失傳。有些東西我們可以從歷史留下的古蹟中一睹風采;有些東西只能從記載中有所了解,世人幾乎從未見過真容。儘管如此,我們仍能從留下的歷史紀錄中尋到先人的遺跡,感歎古人非凡的智慧。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只列舉幾例。
拉瑞多教堂螺旋梯 木工活的奇蹟
美國新墨哥州聖塔菲有一座全球知名的教堂,哥特式建築雄偉壯觀。教堂中的螺旋樓梯,可稱是木工活的奇蹟。螺旋樓梯的整個樓梯沒有使用常規的維持穩定的中心柱,木製樓梯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全是用木栓將唱詩台和教堂坐席巧妙地聯成一體。
據記載,這座教堂是1872年的法國建築師安東尼穆力設計的,教堂設計好以後,設計師發現沒有設計上下樓的樓梯,修女請求他再設計一個樓梯,但沒過幾天,這位設計師就因病去世了,緊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修女們日夜祈禱,當修女們祈禱了9天,在第十天的時候來了一位破衣爛衫的老人,手裏還帶著工具箱,修女起初認為這個人可能是個乞丐,於是修女帶老人進屋吃飯。但沒想到這個老人微笑著對修女說:「我可以給你建造一個樓梯,但是我有幾個要求,在我工作時禁止任何人進入,任何人不可以窺探我建造的過程。」修女們雖然不知其原因,但是答應了他全部的條件。
幾個月後,修女們也不知裏面的情況,便在外面詢問工程進展,但裏面並無人應答,修女試探性地打開門進去看了看,發現樓梯已經建好了,老人卻不知所蹤。修女很想當面感謝這位老人,但不知道如何聯繫他。有修女突然想到,建造樓梯需要用到木材,於是便趕到當地的木材商店詢問,得到的答覆是並沒有老人來買過木材,這個木材商店的老闆聽說此事也十分好奇,便隨修女一起回到教堂來看看老人造的樓梯。
看完樓梯,木材商店老闆十分驚訝,整個樓梯所有載重全是依靠扶手,旋轉的角度在260度左右,高度6米,整個樓梯沒用一根釘子,而且沒有任何黏合的痕跡;材料更為神奇,是一種叫黃松木的木材,當地根本就沒有這種樹。修女們聽聞,感歎道真的是神蹟嗎?
很多建築學的大師都曾去研究過拉瑞多的旋轉樓梯,並且都認為很不合理。這個樓梯是誰建造,也無人所知。這座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的前天主教教堂,現在是博物館兼結婚禮堂。
堪稱世界奇蹟的印度德里鐵柱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幾千年的時間,印度河流域就誕生了以哈拉帕文化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是南亞次大陸上最早使用青銅的文明,在世界金屬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德里鐵柱,是一根高度7公尺的古鐵柱,位於印度德里,是印度極富盛名的古蹟。德里鐵柱聳立在印度首都新德里Quwwat-ul清真寺。鑄造於約1,500~1,600年前(也有說法認為是公元前415年或前912年時所建,歷經二三千年),地面部份高7.25 米,約1.12米是埋藏在地下,直徑約0.5米,重6.5噸,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跟鐵柱一直露天放置,歷經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鮮有銹跡,耐腐蝕性高達99%,堪稱奇蹟!
按常規理論,鏽是最容易生銹的,尤其沾上水後就會生銹。埋在土裏就會氧化或腐蝕,德里鐵柱無論是高聳露天的部份,還是埋在土裏的部份,都千年不鏽,不腐。 其抗銹抗腐蝕性奇異而神秘。
根據德里鐵柱表面的銘文記載,鐵柱最初並不在清真寺,印度國王為慶祝自己征戰勝利,於公元5世紀從別處移來。銘文沒有記載鐵柱是何人製造的,是如何搬運到此處的。高大而又沉重的鐵柱的搬運,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印度其它地方,也發現了類似德里鐵柱一類的金屬文物,只不過沒有德里鐵柱那麼有名。例如在卡納塔克邦的一座山上,也立有一根大鐵柱,高約10米,是15世紀鍛製成的,至今也沒生鏽。又如在奧里薩邦的一家寺院,有一根13世紀鍛製成的大橫樑,也是用優質的細熟鐵棒鍛接在一起製成的。這些金屬遺蹟展示了古印度人高超的冶煉和鍛造技術。可惜都已失傳。
越來越發達的現在科學技術,對如何徹底防止鐵器生鏽仍無計可施。
中世紀中東大馬士革鋼
大馬士革鋼是一種在中東用於生產劍和刀的鋼,用大馬士革鋼鍛造出來的劍或刀具有與流水相仿的特殊的條帶圖案。那些刀片無比堅韌和鋒利,能切開岩石,甚至切開其它刀片,還能削髮如泥。大馬士革鋼所製造的武器具有神奇的性能,這與它表面的神秘花紋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馬士革鋼,原產地是古印度。現代泛指表面具有花紋的鋼材。古代稱之為烏茲鋼。古印度出產的「烏茲鋼錠」是製作刀劍的頂級用鋼,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進口大量的鋼錠用於武器製造。
在印度被製成的金屬塊,不能直接被命名為大馬士革鋼,而它們被叫做大馬士革鋼。是因為這些金屬被販賣到大馬士革(位於今天的敘利亞境內)這個城市後,用來煉製成武器,即大馬士革劍(或大馬士革刃)之後,才得名的。
大馬士革鋼,原產地烏茲鋼鐵礦在17世紀末被開採殆盡。大馬士革鋼的冶煉技術也隨後走進了歷史。20世紀的科學家們試圖用現代科學技術複製大馬士革鋼﹐都沒成功。
用於海戰的神秘化學武器「希臘火」
古代戰爭史上很多經典戰役史冊難尋,發生在七世紀,拜占庭軍隊與阿拉伯軍隊的海上戰役,被視為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一次重要轉折。
據記載,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公元前八世紀中葉, 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的台伯網邊上建立了羅馬城。約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一世紀到二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它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臨大西洋,北達不列顛島的中部和南部,及萊茵河、多瑙河下游以北地區,成為地跨歐、亞、非洲的大帝國。
公元286年,羅馬帝國被篡位上台的軍人皇帝戴克里先分成兩個部份。395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
公元七世紀,已經統一大半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伊斯蘭帝國,他們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打開進軍歐洲的大門。君士坦丁堡是扼守歐亞兩大洲交通要道的關隘,一旦淪陷,阿拉伯大軍將長驅直入直取歐洲。
公元678年6月,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已經被阿拉伯帝國的大軍圍困數日。這時的拜占庭海軍僅有幾十艘小船,要打敗擁有不計其數的戰艦、攻城機械等重型武器的阿拉伯帝國的大軍,簡直就是夢想。
就在這多日的對峙中,在阿拉伯帝國的大軍注定取勝的情勢中。拜占庭海軍卻出其不意地從小船上噴射出一種奇怪的火焰,部份火焰命中敵艦,敵艦燃起熊熊大火。其它落入海中的火苗,不但沒有熄滅,反而兇猛地燃燒起來,像一條蛇撲向敵艦。大海似乎都隨之燃燒起來。拜占庭士兵趁勢發動反攻,一舉打敗強大的阿拉伯大軍,成功地守住了君士坦丁堡,保住歐洲。
被燒得心驚膽顫的阿拉伯軍隊,稱這種「魔鬼的武器」為「希臘火」。「希臘火」是拜占庭帝國的一種應用於海戰的神秘化學武器,對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勝利具有卓越的貢獻。這種可以在水中燃燒的液體可藉由管子發射,一旦引燃之後,只能用醋、尿或沙子才能撲滅。
39年後,阿拉伯軍隊再次敗在「希臘火」的手下,從此阿拉伯軍隊再也不敢輕易對拜占庭帝國發動侵略。
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他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
據說,發明「希臘火」的人是一個名叫加利尼科斯的敘利亞工匠。公元668年,加利尼科斯逃離被阿拉伯大軍侵略的家鄉,前往君士坦丁堡避難。途中,他發現了一種黏稠的液體,並用這種液體發明了「希臘火」。
據稱拜占庭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這種「希臘火」功不可沒,拜占庭帝國將「希臘火」作為國家一級機密藏匿起來。這項科技隨著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滅亡而消失。
千年不褪色的瑪雅藍
瑪雅藍,是瑪雅人使用的一種藍色的塗料,瑪雅人推崇和喜愛藍色。他們將藍色同其宗教中的雨神聯繫在一起,在祭神求雨時,會將作為祭品的人和物都染成藍色,然後扔進稱為「聖井」的祭祀池中。
瑪雅藍,在瑪雅人的壁畫和其它物品上,都發現過這種藍色染料。而這種「瑪雅藍」塗料最大的特點就是——幾千年都不褪色!
在色彩光譜裏,許多古老國度為藍色冠名——埃及藍、拜占庭藍、瑪雅藍、普魯士藍。其中唯有瑪雅藍最接近澄澈天空,也唯有瑪雅藍為考古學家與科學家所鍾愛。
一幅著名的《戰鬥壁畫》讓「瑪雅藍」聲名鵲起。這幅壁畫位於一面石灰牆上,隱沒於毗鄰墨西哥特拉斯卡拉州的一處考古遺址。在畫面上人們驚異地發現,隨著水浸風蝕,壁畫大部份色彩已看不清,唯有藍色顏料依舊清晰可辨。還有在危地馬拉的伊克西姆遺址上,有一幅存留至今的瑪雅戰士肖像,在肖像身後背景裏,瑪雅藍依舊光鮮。
1580年的一幅墨西哥壁畫之後,瑪雅藍神秘銷聲匿跡,配製秘方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修築多項大型工程,如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及代表古人最高建築智慧、技術與想像力的,他自己的陵墓——秦皇陵。
秦皇陵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從規模上,精緻度上在全球古墓遺址中獨一無二,兵馬俑是秦皇陵的大型陪葬坑。
兵馬俑是在1974 年,陝西省臨潼縣的農民意外發現的。目前共出土三個坑,總面積合計為20,780平方公尺,共有8,000多件兵俑,戰車與戰馬各超過100件。所有的兵馬俑形象各異,動作,表情,穿著各有不同。
兵馬俑,是一個用陶土製成兵馬形狀的殉葬品群。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兵馬俑,主要是木質和陶製的,研究發現陶製兵馬俑最薄的地方只有一毫米。以現在的技術沒有辦法複製。出土的很多兵器都經過了鉻鍍膜處理,出土時閃閃發光。現在的鉻鍍膜技術是在1973年才發明的。
兵馬俑二號坑發現了一把青銅劍,把一個重達150公斤的兵馬俑壓倒,劍身彎曲超過了45度。在考古專家移開兵馬俑後,青銅劍瞬間恢復原狀,在場的專家無不目瞪口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