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衛》和《卡西納戰役》,米開朗基羅同時期承接的工作還包括一座青銅的《大衛像》(今遺失),聖母百花教堂委託的《十二使徒像》(後來僅做了《聖馬太》粗雕),一座《布魯日聖母》(註一),兩幅圓形的《聖母子》浮雕(註二),還有一幅較知名的《聖家族》——即《多尼圓幅》(Doni Tondo),或稱《多尼聖母》(Doni Madonna)。
《聖家族》與聖母題材
《聖母子》或《聖家族》題材在文藝復興時期極受歡迎,純真美好的聖母子形象令人愉悅,不僅傳達聖經寓意,也符合了世人對家庭溫馨諧和的願望;因此常用代表圓滿、完美的圓幅創作。
米開朗基羅的圓幅蛋彩畫《聖家族》,是應佛羅倫斯富商安喬羅多尼(Agnolo Doni)所託而繪製的。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傳世的唯一完成的木板蛋彩畫(註三),據推測是多尼為紀念與妻子Maddalena Strozzi的婚姻(1503~1504年左右)而作(註四)。這幅《聖家族》遠超出當時約定俗成的表現法,再度顯示了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原創性。
首先,人物的安排十分緊密,這一點倒可能是受達文西1501年繪製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草圖影響(註五)——將幾個人物緊密重疊、壓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形成更集中、有力的構圖。畫中以聖母為中心人物,跪坐在地,正轉過頭將聖嬰從後方聖約瑟的手中小心地接過來(一說是聖母將聖嬰遞給聖約瑟)。這個不自然的扭轉姿勢,不完全為了達到造形的目的,也具備了宗教的內涵:聖母仰望聖嬰的眼神,有慈愛也有崇敬,她以莊嚴的姿態承接了神的託付。聖母的造形也前所未見,她身著古代服飾,並沒有披戴頭巾或面紗,不但身體健壯,還裸露著一隻手臂,可說預告了西斯汀禮拜堂天頂《創世紀》中巨大女先知的形象。整體偏冷的色調,銳利的對比,都與當時社會流行的愉悅、諧和氣氛大相逕庭。畫面質感如雕刻般光滑、冰冷,卻也明亮細緻,散發著光輝。
聖家族三個人物互相凝視的眼神、扭轉的肢體都環繞成封閉的動勢,正好配合了整個圓形構圖。一道水平方向的石牆將畫面隔成前後兩個區塊:後方裸體人群是約旦河邊等待受洗的人們,象徵了耶穌到來之前的未開化世界,前方的聖家族則代表了基督降臨後的新世界;而在兩者間的小男孩,正是未來以洗禮帶領人們進入基督教化的施洗約翰。在舊世界,他是唯一仰頭望見未來救贖的人物。
這幅圓形作品的木框也十分具有特色,除了精美的浮刻雕飾,還有五個栩栩如生的聖人頭像凸出環繞在框上,正上方是耶穌,下方是聖徒和天使。一般推測米開朗基羅可能參與或製作木框的設計。
米開朗基羅的聖母子作品中,從《梯邊聖母》算起,聖母的神情平靜肅穆者居多;沒有達文西式的朦朧笑意,更無拉斐爾的甜美親切,這或許是藝術家的個性與強烈的宗教情感使然。如《布魯日聖母》雕像(1501~1503年),聖母子二人眉目低垂,莊嚴靜肅,似乎延續了凡蒂岡《聖殤》的悲傷氣氛。之後的兩塊未完成的圓形浮雕《碧堤圓浮雕》(Pitti Tondo)和《塔戴圓浮雕》(Tadai Tondo),則由於其中幼童(耶穌和施洗約翰)的動態而顯出較人性的表現:如《碧堤聖母》中的聖嬰手托著額頭,哭喪的臉孔似乎因疲倦而向母親尋求慰藉,後方的小約翰則報以同情的目光;《塔戴聖母》中的聖嬰則被約翰抓來的小鳥所驚嚇而躲避。小鳥可能和拉斐爾所繪的《金翅雀聖母》中的小鳥有同樣的寓意,金翅雀喜歡在荊棘中築巢,暗示耶穌未來的受難。
此後米開朗基羅少有聖母子的主題,直到為美第奇家族設計的陵墓(1521~1534年)中才再次出現。(待續)
註釋
註一:
由布魯日(Bruge)的慕斯克隆家族為裝飾當地聖母院而收購。
註二:
《碧堤圓浮雕》(Pitti Tondo)和《塔戴圓浮雕》(Tadai Tondo),兩幅均因委託人而得名。Tondo源自意大利文rotondo,原義為圓形。美術名詞意指以圓形為基底的繪畫或雕塑創作結構,可能是圓形的木板,也可能是在圓框之內構圖。文藝復興時期圓幅畫像徵完美、圓滿,通常用於祝福家庭或婚姻,題材也較為溫馨。
註三:
還有兩幅木板畫被推論是米開朗基羅早年的作品,一是《曼徹斯特聖母》(Manchester Madonna),估計是1495~1497年間在羅馬所作;另一件是《安葬耶穌》(Desposition in the Tombe,1500~1501年),目前均收藏於倫敦國家畫廊。近年越來越多學者認同是米開朗基羅的真蹟。
註四:
創作時間也可能與拉斐爾繪製Doni夫妻肖像畫同時(1505~1506年)。
註五:
米開朗基羅曾經去臨摹達文西的《聖安娜》,然而即使臨摹他人作品,米開朗基羅也總是加上自己的見解,重新發展,不是完全模仿。
──轉載自《藝談ARTIUM》 https://artium.co/zh-hant/node/16◇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