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小企業貸款情況已經成為中共官方的敏感數據,但市場已經普遍認識到真實的小企業融資環境很差,中國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非常狹小,舉步維艱。
《華爾街日報》11月22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小企業貸款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不全面,真實和系統的數據沒有公佈,中國小企業貸款情況並不樂觀。
官方數據不透明 實際情況糟很多
中共銀保監會(中共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五大銀行小企業貸款餘額較2018年增長48%。但是一些跡象和線索顯示,實際情況要比公佈的差很多。
今年10月份的金融數據顯示,10月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餘額同比增長29.5%,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同比下降8.2%和4.1%。分析師認為,從這一數據來看,地方政府和國企的融資環境改善,而民營、中小企業較難獲得融資。
《華爾街日報》分析,小型民營企業的情況變得艱難,真實和系統的數據沒有公佈。文章引用研究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的話表示,自2016年以來,中共央行沒有發佈過按所有權(國有、民營、外資)劃分的貸款分項數據。2018年民營企業流動性危機以來,小企業貸款的數據「在政治上變得過於敏感」,也沒有系統的發佈。
8月,央行下調兩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取代基準貸款利率作為銀行貸款的定價基準,稱要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成本。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經濟學家的分析表示,這一舉動的力度可能微乎其微,只會影響銀行發放的一些新貸款,無法遏制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民營企業陷入艱難
今年以來,中共高層要求提升小企業貸款的佔比,五家國有銀行小企業貸款餘額要按年增長30%。但路透社的調查顯示,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銀行普遍不願意增加小企業貸款,原因是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小企業的風險高、倒閉的可能性大。
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普遍「短命」,存活五年以上的不到7%,十年以上的不到2%,平均壽命2.5年。
有分析認為,中國中小企業難以生存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中共政策多變,比如,成立公司之前得到政府承諾可以獲得土地和稅收優惠,但成立後卻發現真正拿到優惠很難;有些政策僅僅一年就發生變化;政府不同部門有各種名義的稅費,企業不繳納就會受到刁難,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等。
時評人士譚浩俊曾表示,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情況對中小企業不利,國有企業依靠政策、壟斷和不規範的市場行為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傷害了市場公平、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
分析認為,中共現在已經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如果繼續擴張信貸,房地產泡沫就會擴大、債務風險增加,導致金融風險上升;如果收緊信貸,對中國財政收入貢獻超過50%的中小企業難以生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