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跌四周,最新報183.28,按周再跌0.91%。分區指數除新界東輕微反彈0.31%外,港島、九龍及新界西分別下跌3.18%、0.72%及0.2%。其餘領先指數繼續全線報跌,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再跌0.43%、1%及1.1%。中原代理人指數(CSI)連升三周,最新報36.36,按周再升0.64個百分點。

二手樓價創近五個月低位兼跌幅擴大,從高位累積跌幅3.8%,但無法與累積的巨大升幅相比,調整完全在健康範圍之內,市場相信後市反覆向下,而非崩盤式下跌。CCL圖表已出現雙頂,加上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步入技術熊市,預期香港特區樓價將有序調整至年底。

一手樓銷情似乎未受太大影響,主要原因是發展商利用擠牙膏式賣樓,而且各發展商避免同時搶客,供應受控。上周新地長沙灣滙璽III開售三百多伙,即日沽剩一伙,更出現大手買家一口氣掃入12伙的情況,在調整市中並不尋常。

負面示範失敗領導

另外,自6月初,特區出現政權移交後前所未見的政治及管治危機,事態已持續三個多月,且未有解決跡象,政府只回應了市民一項訴求,就是撤回方案,並開展與社區有限制的對話。

如此重大危機必須一個擁有領導能力的人帶領。作為一個強勢領導者,必須有處理危機的能力,基本要求是及時、透明及清楚交代補救方案。可是政府拖了兩個多月才回應,等了三個月才啟動與市民溝通程序,下一步如何處理,如何修補撕裂未知。

誠信更是作為領導者必備的特質。林鄭說不參選又參選行政長官,說若不能按照民意行事會辭職,民望淨值負57點卻未肯辭職。她對市民稱有能力處理事件,卻在閉門場合說可做的事很少,政府只剩下三萬警力。與區議員溝通淪為沒有結論的各自表述。6月時向市民道歉稱將以最謙卑的心聆聽市民聲音,那邊廂行會召集人卻在外媒指政府不會答應其餘訴求。人無信不立,如何領導?

推銷政策更是領導者的主要責任,時刻必須清楚向市民交代決策的理據,而不是做「人肉錄音機」重複自我觀點。如此的領導能力,試問如何帶領特區走出困局?

按政治需要改變立場

特區最大的建制派政黨「民建聯」9月11日於報章以「收地建屋,刻不容緩」八個大字刊登頭版廣告,強烈要求特區政府引用《土地收回條例》( 下稱《條例》)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爭取三年上樓。兩日後中共口舌媒體針對李嘉誠,又批評香港地產商「賺盡最後一個銅板」,是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根源,並讚揚「民建聯」收地建屋可行。「民建聯」登報之前幾日,其前任黨魁曾鈓成以《大膽措施》為題,質疑政府未有利用《條例》這把「尚方寶劍」。「民建聯」亦似乎有特權,當民主黨無法約見官員時,他們可迅速會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並稱局長認同應積極使用《條例》,未來將加大力度收地。就連先前土地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亦表態利用《條例》對紓緩房屋供應短缺有很大幫助。

以往不贊成利用《條例》的團體或人士,忽然在幾天之間全部好像已達成協議,如此巧合,令市民極度懷疑此舉的真正目的。

翻查紀錄,「民主黨」今年1月在立法會提出增加短中期供應,當中包括利用《條例》,「民建聯」反對,並質疑使用《條例》收地程序冗長。18年5月「民建聯」發表文章推銷公私合營,並指《條例》有兩大問題,一是必須興建公營房屋,無助穩定私人市場,二是面對冗長法律程序,上樓無期。林鄭月娥多次表明利用《條例》可導致地產商提出司法覆核,嚴重拖延發展,公私合營才是最佳選項。土地大辯論時有大量聲音指《條例》應是選項之一,專責小組刻意淡化,還利用「點心紙」得出公私合營是短中期供應的重要選項。地產建設商會回應土地大辯論時重申私有產權是香港自由市場體系的基石,應是政府處理土地房屋的指導原則。

制度崩潰政策大亂

若果改變立場是因為情況有重大改變則無可厚非。可是現時土地及房屋的狀況與未發生政治危機前沒有兩樣。未來十年公營房屋欠四萬多,公屋上樓超越五年,這些都是在土地大辯論前已知的事實。房屋供應困局基本面沒變。一年前大力反對,如今又忽然贊成,只能代表這些人並非真正從市民廣大利益出發,而是從中撈取政治本錢。

此次事件還有雙重啟示。其一,現有制度崩潰。不管是否能真實反映民意,起碼特區土地及房屋政策有討論機制,不能由中共喉舌定調,更不應因某政黨登報而改。若果政府因而改變土地大辯論得出的結果,代表現有制度完全崩潰。中共可因應政治需要,今天支持利用《條例》,明天又可指開發郊野公園合理,後天就示意大型填海,大後天又可叫停收回高球場。更惡劣的影響是製造白色恐怖,恫嚇地產商,迫令噤聲就範,破壞正常營商環境,令商人為政治服務。這樣發展下去特區土地及房屋政策必然大亂。

二,以往的諮詢根本就是假諮詢,政府只是利用程序欺騙市民。以土地大辯論為例,林鄭提出公私合營,建制派舉旗吶喊,專責小組加以配合。大家可翻查資料當時土地大辯論有極多聲音呼籲政府利用《條例》,又或提出另外收地可行方法,這些有質素的意見全被篩選及在建議中淡化。結果令政府公私合營得到所謂「民意授權」,確認其為短中期策略。時隔大半年又推倒重來,浪費大量資源籌備先導計劃。政府多次利用同樣手段閹割民意,未來的政府諮詢還有甚麼公信力可言?

大家不要以為這些政黨支持利用《條例》,市民會真正得益,公營房屋短缺問題就可以解決。沒有清晰規劃,沒有明確的收地目標,沒有有力的監控制度,這些所謂以市民利益出發的措施極可能只是政治表演。當時態平息,這些政客又隨時反臉。又或搞完一兩個先導計劃,政府大灑金錢搞好基建配套之後,發展商農地改劃有基建支援大舉上馬,作為回饋地產商的政治交易,市民將如之奈何?

◎◎◎ ◎◎◎ ◎◎◎ ◎◎◎

有政黨用「民生優先」的口號賣廣告。經過《逃犯條例》這一役,特區大部份民眾皆已醒覺,香港多年來建立的體制早已徹底崩壞,民生政策被政治騎劫。捍衛民眾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落實《基本法》承諾的雙普選,把施政話語權歸還給人民,落實兩制,真正實施高度自治。否則任何利民政策,包括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寫得再冠冕堂皇,命運都會跟《中英聯合聲明》一樣,任意被政權視作沒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文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