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所有孩子全在小齊家玩,小齊家有個孩子專用的遊戲室,孩子們在那裏簡直玩瘋了。直到夜色低垂,我們在返回民宿的車上,當時6歲的女兒氣呼呼地說:「我最討厭阿生了!」
我問她怎麼了,女兒很生氣地說:「要離開的時候,我就說大家一起把玩具收一收吧!結果大家都說好,只有阿生不收玩具,一個人跑開了。小齊、草莓大家都有收玩具,阿生明明也有玩,為甚麼就不收玩具?」我抱著女兒,義憤填膺地說:「對呀!這種感覺超級生氣的,對不對?明明阿生也有玩,媽媽有看到他玩遊戲車組,還有玩籃球,卻都沒有收玩具,真是太差勁了。」
我這麼說,就好像往女兒的火氣裏,再倒一桶油一樣,她的怒火燃燒得更旺了。她更生氣地說:「對呀!我超討厭這種人的!怎麼會有人這麼討厭呢?叫他來收玩具還不聽。」
我說:「媽媽懂妳的感覺。這種不自己收玩具,要別人幫他收的人,真的太過份了,真討厭!會讓人氣到爆炸,對不對?」女兒還不知道已經落入我的陷阱中,跟著說:「對,氣到爆炸了。」
我一臉憤怒地附和:「我懂,我懂,我也常常這樣幫一個小孩收玩具,明明都是她在玩的,我又沒有玩,為甚麼都是我要收玩具?這樣太不公平了,我也常常氣到整個人快爆炸耶!寶貝,妳今天的感受媽媽都懂,媽媽常常這樣被對待呀!」我越說語調越憤怒。
這時候女兒終於懂了我在說甚麼,怒火轉眼煙消雲散,笑笑地說:「其實,阿生也沒那麼過份啦!小孩有時候會這樣,玩一玩就懶得收呀! 媽媽不要太在意喔!」
我告訴女兒:「明天媽媽一定要買個禮物給阿生,謝謝他!」女兒不解地問:「為甚麼要買禮物給他?」我笑著說:「因為他讓我的寶貝女兒懂了媽媽的感受,光這一點,我就該好好感謝他。」
這時候,女兒很不好意思地說:「媽媽,別生氣嘛,我下次一定記得收!」
引導孩子 從不同角度看事物
小時候,我常常覺得母親給的關愛不夠多、母親是個難以親近的人,一直到我自己當了媽媽,我才真的體會到,母親不只是母親而已,母親也是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女兒、一個姊或妹、一個員工、一個媳婦、一個大嫂或弟媳……
當我變成媽媽,有個孩子仰望著我,渴求著我的每份關愛,我才懂得身為一個女人,站在母親這個角色當中,有多少的感受,只有當過媽媽的人,才能夠真正地懂。
我一直到當了母親之後,甚至是當了兩個孩子的媽之後,才真正懂得轉換自己的立場來看自己的母親;而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又必須轉換立場,站在孩子的角色中看孩子。在生活中,我的立場反覆地翻轉著,讓我去面對許許多多的狀況。
在面對孩子的怒氣時,我才懂,所謂的「感同身受」,不是由媽媽嘮嘮叨叨去告知孩子,而是在孩子有同樣感受的當下,教孩子「媽媽也有這樣的感受,而給我那個感受的人是你」。
孩子是一個很單純的靈魂,從出生開始一直專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餓了就哭,不管別人有沒有空;尿布濕了不舒服也哭,不管媽媽是不是正在睡夢中。
我們總是忽略,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懂得「感同身受」的人之前,他們的人生要先經歷過多少的「感受」。孩子必須練習轉換立場看事情,他們面對不同狀況的轉換能力與應變能力才能展現出來。因此,我常常在孩子的衝突中,讓孩子各自思考對方的立場。我也常常在她敘述學校狀況的時候問她:「如果妳是老師,妳會這樣規定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處理呢?」在面對一個還是小嬰兒的弟弟時,我也會問她:「如果是妳,妳要怎麼教弟弟收玩具?」
這樣的轉換練習成為很重要的學前訓練。一直到孩子入學之後,我才發現這個練習有助於孩子理解老師的話語與背後真正的意思,也能夠轉換書籍裏面的意思與狀況。
當我一手要顧著爐上的菜,一手因為2歲多的兒子討抱而手忙腳亂時,女兒會看到我的困難,馬上把弟弟帶到房間,耐心陪弟弟玩,然後說:「當媽媽真不容易。」
——摘編自《孩子只是卡住了:突破教養關卡,就要看懂孩子、協助破關》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