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國祚綿延近三百年,在這段光河中,孕育出一條巨大的商道。它穿越茫茫戈壁,連接東亞西歐,將神州文化和義利精神,傳向遙遠的異國。這就是晉商走出的萬里茶道。

茶道似乎是為大清而來,它的光芒隨著皇室的興衰成敗,變化著自身的色彩,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國際貿易史上留下極為璀璨的一頁。 

大清皇帝開啟國際貿易商埠

在清朝康、雍、乾三代,發跡於河北張家口的晉商將磚茶銷往蒙古、俄羅斯,甚至在遠東、中亞、西伯利亞、英國等地,都有晉商的足跡。

張家口是晉商走西口必經之地,這裏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康熙帝親征漠北,平定準噶爾叛亂,有力安定了邊疆,打通了蒙古至俄國的貿易通道。張家口的對外貿易也於此時興盛起來。

當時,在張家口的晉商,在尼特、庫倫(今日烏蘭巴托)等地擁有貿易市場,他們銷售的茶葉最遠到達莫斯科、伊爾庫茨克和喀山等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兵征討入侵的俄軍,並摧毀了雅克薩城,俄軍乞和。事隔七年,中、俄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根據條約第5條,凡是往來的行商持有護照者,都允許他們進行貿易。在張家口的晉商,成為對俄貿易的先行者,中、俄茶葉交易由此開始。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俄國沙皇加德麟派遣使者來中國,再次請求通商。清廷派蒙古王郡策凌、內務大臣四格侍郎與俄國使臣圖理琛在中俄邊界恰克圖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雙方規定「恰克圖為兩國通商之地」。

晉商的外貿路線,是從張家口開始,向西北越過陰山,到達沙漠,再經察哈爾之察罕巴爾、哈孫固爾、梅章烏蘇等地到達恰克圖。一般晉商都是這樣取道而行。

他們輸運貨物,由上百或數百的牛車或駱駝結隊,遠遠而觀:車輛轔轔、駝隊蕭蕭,往返俄蒙不絕於道。為便於茶商運輸還誕生了專養駱駝的富戶,畜養駱駝最高可達八百多頭。

從張家口到恰克圖,其中有800多里是茫茫沙漠,駝隊走上百里的路程,也難遇見水井和人煙,所以經營外貿的商人都是自備食水、柴、米、油、鹽。在風沙滾滾的戈壁,他們往往行走數天看不到一個人影,常年在外的晉商對此都習以為常。

茶業撐起的外貿資本

晉商從事茶業的規模非常驚人。為了保障茶葉貨源和品質,山西商人在湖北武昌開發出新的茶葉生產地,教授當地人種植茶樹以及製造紅茶、綠茶的方法。每到採收季節,數千的茶農和其家族從事茶磚製造。有的晉商則在福建武夷山一帶,購買了許多茶山和作坊。

(Fotolia)
(Fotolia)

晉商范永斗在張家口開設的茶莊,名為「大川玉」。這座茶莊有600多人專事茶葉加工。范家在福建購買了5,000畝茶山,7座茶場,成為晉商之首。因范家經營生意講究誠信,時人稱其「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茶商先將採收的茶葉從福建經水路運到漢口,加工後裝車轉運到張家口。再由「大川玉」茶莊的員工精細加工包裝後,然後用牛車或駱駝運到蒙古庫倫和俄國恰克圖的貿易市場。

從《行商遺要》中,人們看到茶商從採收茶葉、加工、運輸、運費的多寡再到各地的茶鋪,之間的工序極為繁瑣,每一工序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山西茶商在恰克圖交易總額為600多萬兩白銀。從公元1837年至1939年,每年銷往俄國的茶葉為700多萬斤。道光年間,僅茶葉一項,就佔全部輸出額的75%。

據《外貿志》記載,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晉商運往恰克圖的茶葉,功夫茶和紅綠茶合計11萬擔。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晉商輸出能力已高達202,184擔。晉商輸出的茶葉,總量最多的一年高達2,500萬箱,每箱約重30公斤。

從大清初年到民國八年,晉商的貿易總額為1億5千萬兩白銀,晉商雄厚的財力,幾乎足以掌控張家口的全部商業資本。

晉商沿著萬里茶道,在二百多年的時光中,運往俄國的茶葉累計高達25萬噸,其價值總量高達100萬兩黃金以上。這在東方文明史上、國家貿易上寫下濃重的筆墨。

茶葉改善了 西亞和東歐的飲食結構

根據俄羅斯人的記載,中國的紅茶貿易,使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所有居民,不論貧富、長幼,形成了嗜飲磚茶的習慣。紅茶成為俄羅斯人不可缺少的主要飲品。每天喝茶可達5次之多,甚至愛好喝茶的人能喝到10至15杯。不論甚麼時候去羅斯人家中做客,居民都會用茶來款待客人。

俄羅斯和地處漠北的遊牧民族冬季氣候寒冷,這一帶的居民喜歡大塊食肉,吃厚重油膩的奶製食物。晉商就專為他們製作了磚形紅茶。因為綠茶性寒,紅茶性溫,飲用紅茶可以暖胃,具有解膩的功效。

除了茶葉,晉商交易的大宗商品還包括大黃,因俄國居民終年食肉的習慣,大黃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解毒良藥。

晉商的舉措,不僅影響和改變了西亞與東歐居民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也使東方的養生文化再次傳向西方。

史太林和中共聯合 迫使外蒙古獨立

中國自元、明、清三大王朝以來,歷經數代帝王的文治武功,外蒙古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元朝時期,蒙古遵從忽必烈號令,受元世祖冊命和賜封;大明時,蒙古部族向明國朝貢,臣服於明成祖朱棣,受明朝轄制;大清時期,康熙大帝平定準噶爾,漠北三大部全部臣服,所以當時大清的版圖也包括今日的外蒙古。

在600多年間,雖然蒙古各部與中原屢有紛爭,但都在中原帝王的調解或親征下,西北偏邦得以承襲神州的文明教化,並未脫離神傳文化的懷抱。

但在上個世紀,蘇共頭子史太林恐懼中國強大,不擇手段地分化和入侵中國。史太林在蒙古發動的大清洗恐怖活動,將在蒙古的漢人全部屠殺,幾乎沒有留下一個活口。史太林和中共裏應外合,威脅欺騙當時的國民政府,硬是堵死了外蒙與中國關係的路,以高壓手段將外蒙古拉出了中華的國門,並栽贓陷害蔣介石。

從此,中國失去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相當於40多個台灣)。也因此,中國版圖從最初的「海棠葉」變成了今日的「公雞」形狀。

在格局的劇變之下,外蒙獨立後,中國商人在外蒙的商品全部被沒收,晉商的外貿生意逐漸衰落,商務損失總計1億兩白銀。由此,晉商中斷了和蒙、俄的商務關係,晉商以茶為載體的貿易,便一落千丈。

自漢代開始延續至清末的中華文明西傳歷程,隨著茶道的衰落,全部中止。在共產幽靈入侵中國後,萬里茶道成為神傳文化西傳史上最後、也最悲壯的一道豐碑。

這條因大清皇室而興起的萬里茶道,在二百多年中,帶著普愛眾生的使命,從中國綿延至俄國,惠利天下萬民,成為史冊中最為華美的一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