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雨水是公曆2018年2月19日。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
立春之後,當太陽到達黃經330度位置的時候,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元朝理學家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黃曆正月的中旬有降水,是因為春屬木,而木的生長需要水,所以立春後就是雨水,東風吹化了冰水,蒸騰而為雨。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鴈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物候
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鴈來,三候草木萌動。說的是,此時節,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春雨貴如油
進入雨水節氣,不僅雨量增多,氣溫也會升高。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寒風刺骨的天氣慢慢消失,大地漸漸進入春風拂面、空氣濕潤、陽光溫暖、細雨綿綿的時節。
春季的雨水是農民最渴望能得到老天恩賜的禮物,因為綿綿的雨水,會帶來豐收的一年。唐朝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這樣描述春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在春天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一個「好」字,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盼望。這首詩描述了在孟春下旬,雨水普降,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的喜悅。
雨水時節也是農夫播種的好時日, 從「雨水節,接柑橘」、「雨水甘蔗節節長」、「一場春雨一瓢油,麥收大秋全豐收」等農人諺語中,可清晰地看到春雨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雨水習俗:「占稻色」
「占稻色」是客家人的習俗,即通過爆炒糯穀米花,來占卜當年稻穀收穫的情況。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花越多,預示收成越好;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元代婁元禮在《田家五行》中記載了這一傳承千年之久的客家習俗:「雨水節,燒乾鑊,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占稻色。」
雨水節「占稻色」的習俗在宋代時就已經存在了。宋代,吳、越民間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穀」的習俗,將糯穀放到鍋中爆炒,以穀米爆白多者為吉。
客家人雨水節「占稻色」與吳越民間正月十四「卜穀」,十分相似。正月十四正值雨水節前後,時間上差距不是太遠;爆穀所用材料、爆穀方法幾乎沒有甚麼差別。
如今,「爆米花」已是客家人過年必備的一種應節食物。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還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與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風調雨順、家家戶戶五穀豐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