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許多來自於家庭條件不錯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回國後通過父母、親戚等關係能快速找到工作,再次印證那句話:「找工作還得拼爹。」

總部位於倫敦的全球高等教育中心(Center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日前發佈「國際和跨國高等教育學習:中國學生的職業發展研究」報告。研究作者來自香港嶺南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通過對某大學中英聯合培養的碩士、英國畢業的碩士以及本科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來自比較優越的家庭環境的留學生,在回國找工作時有優勢。

該研究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之間展開調查,共收回423份問卷,包括106人在英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80人畢業於中英大學聯合培養的本科,以及237人先在中國讀本科,隨後進入海外合作大學攻讀碩士的學生(稱為跨國高等教育,TNHE)。這些受訪者都是10年內畢業的學生,其中七成集中在最近五年內畢業。其中女生56%,男生44%。

在這個研究中,有一位從海外留學回來的受訪者也這麼說:與男朋友一起留學回國後,去了男朋友所在地。她表示男朋友父母或親戚幫她找到一分體面的工作很合理,因為她到了他們家,跟當地沒有任何關係。而「體面」的意思是社會地位較高(比如國企)、工作量不大的工作,而工資不是第一考慮項。

《中國青年報》2016年發表一篇題為「海歸變海帶都在等甚麼,留學一年月薪縮水七千元」的報道,裏面講到一個案例。家境優渥的王雅珊,留學回來一直沒找工作,先是在家籌備了一年自己的婚禮和新房裝修,隨後在家人的幫助下跟幾個朋友一起開了個廣告公司當老闆,結果業務量太少,不到一年便關張。最終,她在家人安排下也進入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部門工作。她坦言,幾年前決定出國留學,就是為了逃避找工作。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大,她的目標很現實:「不想活得太累,輕輕鬆鬆幹一份體面的工作,相夫教子,衣食無憂。」

多虧家人的社會關係,讓許多來自於高收入家庭的中國留學生更有可能在畢業後找到工作。這是該研究發現的最重要結論之一。

研究報告說,來自於這些家庭的年輕人能夠抓住接受海外或者跨國高等教育的機會,且大多數人通過家庭的關係網獲得了第一份工作。

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家庭,父母都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教育學位。在中國父母擁有良好教育,意味著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較好。這也能部份解釋為何這些家庭能負擔更高的海外學費以及支付孩子海外留學期間的生活成本。一位來自安徽的受訪者,表示「我父親是大學畢業,他有很好的職業發展前途,收入也不錯」。

家庭背景效應不僅影響受訪人在海外就讀,同樣對他們畢業後找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有約30%的受訪者通過他們的父母或親戚找到第一份工作。如果考慮遠親或潛在親戚關係,這一比例會更高。

無論本科生(Undergraduate)、英國碩士、還是中外聯合培養碩士(TNHE),通過父母、親戚找到工作的比例都接近30%。(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報告)
無論本科生(Undergraduate)、英國碩士、還是中外聯合培養碩士(TNHE),通過父母、親戚找到工作的比例都接近30%。(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報告)

除此之外,還有較大比例的畢業生通過朋友或同學的社會關係網(社會資本)找到工作。「在找工作中,關係很重要。」

而學校提供的就業服務並未得到畢業生的太多讚許,只有一半的碩士畢業生認為修改簡歷服務有用,還有一半的本科生認為校友關係對將來的職業發展有用。

研究發現:九成受訪者在六個月內找到工作

之前有很多研究指出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現象,但是該研究的調查結果卻迥異:有九成受訪者在畢業後六個月內找到工作。尤其是中外聯合培養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就業率是94%。此外,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生超過一年才找到工作的比例也分別低於2%和4%。

從就業領域來看,大多數畢業生在私人企業或外國公司找到工作。英國畢業的碩士,十個中有六個在私營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工作(各一半),而中外聯合培養的碩士主要集中在外國公司(40%)。

一位英國畢業的碩士受訪者(英國排名前五的大學)坦率的說,「較低的工資以及沒有前途的職業發展」使她避開某些公司提供的職位,(私企或外國公司)更傾向於招聘英語熟練、綜合技能的員工,而政府部門貌似更願意招聘國內培養的學生。從調查結果來看,在選擇工作時,學生們都會考慮「(公司)所有權」。

現有留學輸出恐導致更多的社會不平等

被調查的學生對海外留學提升了哪些技能,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說,掌握硬技能,譬如課堂教學和軟技能,譬如英語和分享文化體驗,這些是國際學生就業的關鍵。

有90%以上英國畢業碩士認同海外學習經歷有助於他們的職業發展,最突出的是對外語等軟技能的提升非常有效。一位受訪者說,「你必須在國外靠自己生存,可能有很多意外發生,而只有你一個人⋯⋯沒有家人、沒有親戚⋯⋯所有中國朋友和新來的都和你一樣。我記得有一次,當我被迫找新的住處,我費盡腦汁把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告知中介和房東。語法、結構、發音⋯⋯你根本不會去在意,這跟在中國為考試學習的英語完全不一樣。」就是這種經歷,增進英語聽說的流利程度,也讓這些留學生在找工作過程中更有優勢,也有人認為這種跨文化的經歷讓他們更能適應外國企業工作。

中國留學生的歸國人數已經從1996年的6,570人上升到2015年的41萬人,隨著海歸人數的增加,對留學價值、就業問題以及日益下降的社會地位等問題的質疑也陸續被提出。國內媒體《中國青年報》說,「一邊是國內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不斷刷新著『最難就業季』的峰值;一邊是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就業崗位需求逐漸下滑,使得越來越多留學生加入『慢就業族』。」

而該研究表明,海外高等教育已成為中國年輕人追求的新趨勢,但這種機會並不是平均分配的,在現有背景下的海外受教育輸出、可能會延續更多的社會不平等。

對家庭背景較差、經濟條件較弱的家庭,或許無法提供相同的社會關係,也就難以爭取到與這些留學生相同的工作機會。研究報告說,「我們必須認識到,無力支付留學費用的學生和家庭將會在求職和就業方面遇到更大的困難。」

「實力不夠強,關係也不夠硬,所以只能等。」這是部份海外歸國留學生在找工作過程中的真實心態。「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不想隨隨便便就業,浪費幾十萬元學費開銷和幾年精力,等待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