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認為,宇宙自產生以來丟失一些暗物質,說明目前的宇宙與以前相比已發生變化。
俄羅斯科學家對普朗克空間望遠鏡觀測的宇宙微波背景數據進行分析,相信宇宙自形成以來,其中一些不穩定的暗物質衰變為其它物質。
參與該研究的俄羅斯核研究所實驗物理系主任伊高.柴可夫在聲明中說:「我們首次能計算出宇宙可能丟失多少暗物質,以及有多少相應的不穩定暗物質。」科學家計算得出,自宇宙開始形成以來,所丟失的暗物質不超過目前暗物質含量的5%。
研究人員表示,這不僅提示暗物質具有新的性質,也有助於了解宇宙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例如,研究結果可能說明宇宙的膨脹率發生改變,以及宇宙在最初形成原子時的幾十萬年中發生過甚麼情況。
暗物質在宇宙的物質組成中至少佔80%,具有質量,但不反射或吸收光,也不帶電,因此至今無法被任何儀器直接觀察,只能間接檢測。
分析顯示宇宙的普通物質僅佔約4.9%,而暗物質佔26.8%,剩餘68.3%的宇宙組成是暗能量。後者造成宇宙加速膨脹。但計算得出,宇宙在其形成後約30萬年的早期階段,表現的特性與現在不同。
研究人員提出,早期宇宙可能存在兩種暗物質,一種不穩定,從而衰變為其它類型的粒子;另一種在數十億年內保持穩定。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如果假設宇宙早期的暗物質含量比如今多2~5%,更容易解釋現在所見的宇宙膨脹率及星團中的星系數量。
科學家因此認為宇宙中的不穩定暗物質有所減少。柴可夫說:「目前我們無法算出這種不穩定暗物質的衰變速度有多大。也許暗物質現在仍在減少。」有關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D刊》中。◇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