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在美國著名學府史丹福大學有一家研究中心,專門以「慈悲和利他主義」為研究對象。該中心科學主任艾瑪‧塞佩萊(Emma Seppala)博士已通過多項研究佐證了一件事:慈悲同情是最好的品質。

塞佩萊博士擁有耶魯、哥倫比亞和史丹福三所大學的學位,在長春籐盟校的環境中,她常常聽到成功人士分享說,他們秉持「拚搏」和「成功」的理念。「我們國家一些最聰明的人同時也是特別鬱悶、非常非常緊張的人。」

一個學生告訴她說,從小到大,她就被父母要求為成功而奮鬥。她問父母:「我怎樣才能成功呢?」他們答說:「努力學習。」她又問:「我怎麼知道我學習是否夠努力?」他們回答說:「如果妳很痛苦,就證明妳學習夠努力。」

塞佩萊在新著《快樂軌道》(The Happiness Track,暫譯)中寫道:「關於成功(超越所有其它迷思)的最大迷思就是,我們必須犧牲短期的幸福以獲取長遠的幸福。不過,這種做法不僅使我們效率不彰,實際上也讓我們深感不快。」

善良慈悲與快樂幸福

是綁定在一起的

比如說,善待自己,意味著你會給自己一定的休息時間,從而會增加幸福感。對他人的同情心則會增強同事和員工之間的忠誠度,並創造快樂的工作氛圍。

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她也提到一些統計數據:焦慮症是美國第一大心理疾患,每年要花費420億(美元,下同)的醫療成本。

在美國的工作場所中,有50%的員工心不在焉(人在其位但表現平平),另有20%在想法脫身(工作滿意度極差),每年這會使美國經濟付出4,500億的成本。

塞佩萊給財富500強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幫助他們了解令人不悅的工作環境會消耗成本。她幫助這些企業培養充滿慈悲心的企業文化,不僅鼓舞士氣,也帶來利潤。

人性是自私還是善良?

「從研究結果看,慈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在研究中,人們不假思索作出的瞬間決定更傾向於慈悲同情。「當另一個人在痛苦當中時,我們會自發地上前幫助他們。」

有些人認為人天生自私,激烈的競爭就是走向成功之路。但「適者生存」並不是自然的真正法則。塞佩萊解釋說,人們通常會將這種理念與達爾文的進化論聯繫起來,但將這種理念植入於社會學和教育領域的實為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斯賓塞是一位生物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他用「適者生存」來證明種族和社會階層的存在。針對這樣的觀點,塞佩萊則說:「如果沒有另一個人,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在野外存活下來。」對競爭激烈的商界來說,「你可以競爭,但你不必傷害他人。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不必把他人拉下來。」

如何更快樂

「快樂幸福的最大秘密在於服務他人。」研究也支持塞佩萊的這一觀點,證明這不只是一種理念。

無論你的工作是甚麼,你都可以思考其公益價值,這可以幫助提高工作滿意度。塞佩萊舉例說,有些企業的產品對人真的很有用。

她建議,如果你實在無法找到工作的意義,你可以想想自己這份工作如何養活了家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視為支持同事的契機。

如今許多美國人都發現很難卸下工作壓力,而休假則可幫助人紓解壓力、重新煥發工作熱情。只是許多人並不享受法定的休假時間。約90%的美國人在假日還要照顧工作。在智能手機時代,許多人都會讓工作打斷與家人的相處,讓他們在本該放鬆的時候反而陷於十分緊張的狀態。

「這些研究真的越來越體現出一點:積極的企業文化——善良、同情、相互支持和理解會給每個人都帶來更好的結果。」塞佩萊總結說:「(這些成果包括:)更好的忠誠度、更好的員工參與度,企業的諸多關鍵事項最終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