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公元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
李憑是唐憲宗時的梨園藝人,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
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雲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可見他彈奏箜篌的技巧,在當時,無人能比。而「箜篌引」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詩人描寫音樂,運用了豐富的比喻,想像力驚人,讓人讚歎不已。此詩是李賀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詩中描寫音樂的名篇。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此詩解析
秋高氣爽的豔陽下,傳來了由吳絲蜀桐精製而成的箜篌演奏聲;它那美妙的音符,使得空曠山頭的煙嵐雲氣,凝聚靜聽而不再四處湧動。湘娥為此啼哭而淚灑斑竹;九天玄女也因而愁緒滿懷。是甚麼原因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技法高超的伶人李憑,在中土彈奏箜篌哪!
那聲調,似跌碎崑崙美玉般清脆,又如鳳凰鳴叫般嘹亮;像芙蓉開放在露水低泣中,又似蘭花在滿懷馨香裏歡笑。長安城門的十二個通衢要道,浸融在冷冽的幽光裏;二十三根弦絲的撥弄,震動了天闕紫府的仙境。不僅觸及到女媧煉石補天的深處;同時那石破天驚的響聲,逗得秋雨都不敢滴下。
夢中,箜篌曲音彷彿進入了神山,向仙女傳授彈奏技藝;連湖中老魚都隨著樂曲在浪尖上跳躍;那深潭裏精瘦的蛟龍,也隨著節拍跳起舞來呢!月宮裏,那吳剛,徹夜不眠地倚在桂樹下聆聽;那玉兔,也聽得忘了斜飛的露珠打濕了自己的小腳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