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末,波蘭北部城市斯武普斯克(Słupsk)出土了一塊可追溯至幾千年前的熊型琥珀,據信是石器時代獵人的護身符。它的外觀像小熊軟糖,看起來很討喜,但也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波蘭什切青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Szczecin)在其網站上展示了這塊雕琢成熊型的琥珀,並說明了它的來歷。

該博物館指出,在1887年,斯武普斯克的礦工在挖掘泥炭時,發現了這塊獨特的琥珀。它隨後被移交給位於什切青的考古學會,最終由該博物館收藏。

這塊琥珀長10.2厘米,寬3.4厘米,可追溯至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或原新石器時代(Proto-Neolithic),亦即大約公元前9,600至4,100年。

這塊琥珀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原料和熊的形象。在中石器時代和原新石器時代的藝術中,動物的描繪很少見,而琥珀製成的動物更是罕見。

當時的人大多是狩獵採集者(hunter-gatherer,指依賴野生動植物為生的人)。他們掛在脖子上作為護身符的動物雕像通常被認為與圖騰和守護神的概念有關。

在全新世(Holocene)早期和中期的波美拉尼亞(Pomerania,中歐的歷史地域名稱,位於波羅的海南岸)森林中,最強大和最危險的動物——熊,可能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受到狩獵採集者族群的恐懼和尊重。

上述熊型琥珀一直引起人們的興趣,尤其是年輕人。在一項命名活動中,參與的兒童為這塊琥珀挑選名字。最終勝出的名字是Słupcio,這也就成了這塊琥珀的名字。

波蘭什切青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Szczecin)收藏的熊型琥珀Słupcio可追溯至幾千年前。(National Museum in Szczecin)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道,Słupcio的腿基本上只是凸起,無法獨自站立,但它的頭部雕刻清晰,顯示出耳朵、嘴巴、鼻孔和眼睛。

在這個雕像軀幹的中間有一個孔貫穿整塊琥珀,很可能是古代獵人用來穿過帶子懸掛或攜帶雕像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人將Słupcio和許多其他古代文物帶出波蘭。Słupcio被存放在德國施特拉爾松德博物館(Stralsund Museum),直到2009年才被送回什切青。

Słupcio在德國期間,有專家對它進行了研究,他們稱其為「琥珀熊」(Bernsteinbär),並斷定它的所有雕刻都是古代的。

但由於Słupcio是在一個多世紀前偶然發現的文物,因此專家對於它的確切製作時間仍有不同的看法。

琥珀是外觀像石頭的天然材料,拋光後呈現半透明狀,燃燒時會有芳香氣味。在琥珀上雕刻熊可能被視為賦予這種材料魔力,使Słupcio成為石器時代的一種強大護身符。#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