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祭出6大招應對美國104%關稅,誓言戰鬥到底;特朗普關稅戰,是尋求公平的反擊,還是背信棄義之舉?特朗普這波關稅戰的發起時間,是倉促的行動,還是精心設計的選擇?

公平還是背信棄義? 特朗普關稅戰進展和背後秘密

關於中美關稅戰,第一回合現在大局已定。面對特朗普「解放日」給出的新34%關稅,中共以牙還牙也給美國商品加徵了34%關稅。特朗普在周一給了中共最後通牒,要求「好朋友」習近平在4月8日中午12點之前免除這部份關稅,否則會再加50%關稅,但是中共置之不理,還強硬回應,於是,大戲繼續向前推進。

美東時間周二下午,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宣布,將在4月9日凌晨後,正式對中國加徵104%的關稅。

她說:「中國報復是一個錯誤。當美國受到打擊時,(特朗普總統)會更嚴厲地反擊。這就是為甚麼今晚將對中國徵收104%的關稅……如果中國主動提出達成協議,他會非常慷慨。」

周二更早一些,特朗普表示,他會等習近平打來電話。不過,短期內,中美高層互動恐怕沒有下文了。因為,獨裁者會把這個視為自降身份,寧死不肯,除非他們真的快死了。

與此同時,按照特朗普指示,美國政府準備好了與兩個親密的盟友和主要貿易夥伴南韓和日本進行會談,意大利總理格魯吉亞梅洛尼也將於下周訪美。和美國談判的國家,也已經增加到70多個。

截至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共高調反擊,歐盟雖然也喊得厲害,但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經表示要和美國達成工業品零關稅,而計劃推出的所謂報復措施,其實更多是象徵意義,因為只有區區260億歐元(約280億美元),而且還分成了二批:第一批在4月15日實行,約78億歐元(84億美元);第二批關稅報復5月15日執行,約182億歐元(196億美元)。

這一次,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都很高,比如對越南46%,對台灣32%,對日本24%,對歐盟加徵20%,對以色列17%。其它國家為甚麼不像中共這樣暴跳如雷呢?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實力,及害怕失去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各國實際上長期以來,都大佔美國便宜。

比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周一到訪白宮,提出零關稅,還要取消非關稅壁壘,並且儘快實現貿易平衡,但是美國並沒給出任何直接回報,相反保持了對以色列17%的對等關稅。美國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實際上不是。雖然從1995年,以色列就對美國零關稅了,但還是有很多其它收費。比如,增值稅,一件價值1000美元的進口商品,需繳納160美元的增值稅。消費稅,針對特定商品徵收,例如煙草(每包香煙約徵收10謝克爾)、酒精(每升烈酒約徵收80謝克爾)、燃油(每升汽油約徵收3謝克爾)。

此外,以色列在農業、技術標準、政府採購和服務業等領域,還有其它非關稅壁壘。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商務部等報告估算,這些導致美國出口商每年損失約18.2億美元的潛在收入,並增加約0.7億至1.1億美元的合規成本。

例如,2024年,美國對以色列的機械和醫療設備出口總額約為16億美元。據以色列製造商協會(MAI)估計,美國出口商因技術標準調整和認證每年增加約3%~5%的成本,相當於4800萬至8000萬美元。一台價值100萬美元的醫療設備可能需要額外支付5萬美元的認證費用,並延長3~6個月上市時間,這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構成影響。

所以,特朗普在以色列承諾改正之後留時間觀察實際結果,很有道理。這也是因為習近平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出爾反爾,讓美國不信任、並加以驗證。

再以歐盟為例,歐盟對普通美國進口商品在銷售環節主要徵收增值稅(平均20%)、消費稅(針對酒精、煙草、燃油等,平均30%),還有環境稅和地方附加稅(約0.5%~1%)。這些稅費總計約723.4億美元,增加了美國商品在歐盟的價格。

越南更是這樣。它的進口商品管理和稅收體系模仿自中共,基本被國企、權貴或者白手套把持,利用權力坐地分錢。所以,雖然名義關稅不高,只有10%左右,但是各種手段下來,消費者到手的價格暴漲。以汽車等為例,越南對進口汽車的消費稅基於銷售價格而非進口價格,稅率可高達45%~64%。

此外,美國於2021年1月15日發布報告,指控越南通過低估其貨幣(越南盾)來獲得經濟優勢,並將其列為「貨幣操縱國」。所以,特朗普政府認為越南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90%的關稅,最後實施了46%的「折扣對等關稅」。

相比之下,在發起關稅戰之前,美國平均關稅水平僅為5.6%。美國在聯邦層面不徵收商品增值稅,有一部份州有銷售稅,但是稅率也不高,6%~10%,一般7%。對耐用消費品,聯邦關稅加上州銷售稅,也僅13%左右。美國對歐洲汽車關稅只有2.5%。美國就是世界上商品流通環節的稅負最低的國家,沒有之一。

因此,這些國家為甚麼都願意談判,因為它們很清楚,自己對美國不公平。

習想邊打邊談? 中共6招對美中各有甚麼影響

當然,中共的非關稅壁壘就更厲害了,權貴們要比其它國家更膽大心黑。

比如,中國對進口汽車的銷售環節稅費極高,特別是消費稅(最高40%)和增值稅(13%),加上關稅(15%),總稅費可能達到到岸價CIF價值的68%~100%以上,導致最終售價為國際市場的2~3倍。此外,技術認證、進口配額、政府採購偏見等,進一步限制了美國商品的市場准入。

所以,中國網民曾嘲笑,你以3倍價格買車,實際上一輛是給政府買的,一輛是給黨買的,剩下的才是給自己買的。

此外,對出口商品,中共在生產環節有補貼,出口環節有退稅,還通過和廠家聯合起來壓榨中國勞工、破壞環境等作為代價,搶佔國際市場,這就成功地打垮了美國的製造業,所以,美國人購買的便宜商品裏,不僅有中國年輕人或農民工的血淚,也有美國人自己的心酸。甚至,按美眾院委員會報告,中共也持續以退稅形式,向芬太尼類似物、芬太尼原料,及其它合成麻醉藥的生產商提供出口補貼,加劇了鴉片類藥物在美國氾濫的危機。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2025年中國補貼報告》,2024年中國對製造業的補貼總額約1.5萬億元人民幣(約2143億美元)。補貼使中國商品的生產成本降低10%~20%。而根據中國稅務總局數據,2024年出口退稅總額約為1.8萬億元人民幣(約2571億美元)。

對此,中共當然心知肚明。那麼為甚麼,它還要對美國進行報復呢?我在上一期節目中談到了,中共是為了面子、轉嫁國內危機等目的,要硬扛。還宣稱,拒絕屈服於所謂的「謳詐」,並發誓要「戰鬥到底」。

但實際上,中南海也做好了談判準備,要邊打邊談。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告訴中央社記者,中方可能是基於這樣的判斷:面對「獅子大開口」的特朗普,如果中國「不打就談」,最後就會一敗塗地,後續也會沒完沒了,「現在的思路很明確,就是『先打再談』」。

吳心伯還說,特朗普第一任期時,中國比較意外,而這次打的是「有準備之仗」。也就是包括財政與貨幣政策在內的各項經濟提振措施。而且不是臨時決定,「各種最壞的可能都考慮了」,所以也不會輕易改變決定。

中共準備出甚麼招數應對特朗普104%的關稅呢?4月8日,新華社旗下帳號「牛彈琴」透露,若美升級關稅,中共至少準備「六大招」反制,包括:

1. 大幅加徵美國大豆和高粱等農產品關稅

2. 禁止美國禽肉輸華

3. 暫停中美芬太尼合作

4. 服務貿易領域反制措施,可能限制美國公司在華參與採購、法律諮詢等業務。

5. 禁止進口美國電影

6. 調查美國企業在華知識產權獲益情況

這6招,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和選擇,會對美國的農業、文化產業和服務業造成直接衝擊,總損失可能達300億至400億美元;還希望讓農業州選民不滿,影響特朗普支持率,讓芬太尼問題加劇美國公共健康危機,也給特朗普政府帶來更多壓力。

不過,我認為這些做法,實際作用有限。比如,這次相關農產品大約價值150億美元,而特朗普第一任期採取的對策,是補貼受到影響的農業(2018-2020年補貼了約270億美元)。而且,中共一直宣傳是美國紅脖子幫特朗普獲勝,但事實上,打擊中共、反毒品是美國共識,寄希望於這種方式影響美國選舉無異於癡人說夢,特別是單方面停止芬太尼合作,只會增加特朗普政策的支持力度。

報復和調查美國在華企業,也是一記蠢招,因為這會加速外資企業撤離中國。

當然,對禁止進口美國電影,我個人沒有多大意見,荷里活這些年太墮落,充斥著DEI和覺醒woke文化,讓他們冷靜一下,不要為了金錢拍中共馬屁也好。

而這些報復,也是雙刃劍,會給中國帶來影響,比如推高中國國內物價,影響消費者生活,還會加速外資撤離,和加劇中美脫鉤。日前,國際製造商紛紛對利潤發出警告,並爭相規劃在海外建立新工廠。花旗銀行周二指出,由於外部風險上升,將中國2025年GDP成長預測從4.7%下調至4.2%。

中共的邊打邊談計劃,也根本做不到,因為,特朗普2.0「讓美國更加偉大」的最大敵人就是中共,別的國家都可以談判,只有中共不行。

所以,現在,中共主動脫鉤,特朗普求之不得;中共主動把關稅戰,升級成包括其它制裁在內的這六招,也會讓特朗普有了升級對中共制裁的充份理由。而美國手裏的牌多得很,包括核武器、SWIFT系統。

「牛彈琴」的文章中,還鼓吹「現在的中國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國,不是40年前的中國,也不是四年前的中國」,並強調「這個世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關稅戰帶給美國的風暴,才剛開始。」

但實際上,現在的中共比起第一輪中美貿易戰時期,更加衰弱了,各種危機在加深了,包括地方債危機、產能過剩危機、經濟通縮、房地產危機、就業危機……中南海手裏的牌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

除了這六招,中共實際上最近還打出了一張牌:阻止中國企業離開,禁止投資美國或其它國家。周二,彭博報道,中共商務部與SHEIN等公司就供應鏈多元化問題進行溝通,並勸告這些企業不要轉向其它國家的供應商進行採購。

但這也不是甚麼高招,因為一方面企業為了生存,還是會想方設法逃跑或變通,另一方面,實在跑不動的企業,會乾脆躺平。

特朗普內憂外困 發動關稅戰操之過急?

現在很多中國和海外華人朋友,有點擔憂,說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有點早了,「攘外必先安內」,如果先把美國的內政問題解決了,等經濟和政府改革各方面有了成效、安定下來後,比如半年後,再發動經濟戰爭會更好。否則,你看,現在全球股市連續暴跌,許多特朗普支持者包括馬斯克也公開反對,這不好啊。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沒道理,其實是用中國思維看美國問題了。

第一,美國沒有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對總統來說最大的問題是選民滿意度,特朗普有8,000萬基本盤,就職以來,支持率一直上升,這是發動貿易戰的好時機;

第二,關稅戰必然引發動盪,即使等經濟變好了,問題依然會存在;

第三,特朗普真正關心的是明年中期選舉,現在加快把各種政策推出來,讓負面因素先爆發,然後等後面減稅、減息及上萬億美元投資到位,經濟會真正好起來,那時候選民會忘記現在的不快,對選舉只有利而無害。這方面,特朗普是輿論和競選大師,大家不用替他擔心。

至於特朗普陣營內部矛盾,也是小事兒。周二,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承認馬斯克與納瓦羅在貿易和關稅政策上的意見不合,但是特朗普樂見這種不同意見,而且他會聽取不同建議,這也是本政府公開透明的表現。我們來聽一下。

她還開玩笑說:「boys will be boys(男孩子嘛,難免這樣)。」

所以,讓我們多一些信心,繼續看美國聯合世界圍毆中共。◇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