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疹疫情正在繼續蔓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截至3月21日,已經有18個州合共發現了378宗病例。

美國病毒學專家林曉旭博士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指出,美國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不算嚴重,但相較於近年來的水平,今年的病例數有所增加。他認為,全球麻疹疫情爆發不僅僅是疫苗接種率的問題,也可能與COVID-19疫情後多種病毒同時活躍的大環境有關。

麻疹病毒的結構

林曉旭介紹,麻疹病毒是一種單鏈RNA病毒,病毒外有包膜,包含融合蛋白和血凝素蛋白等六種主要蛋白,構成球狀顆粒。融合蛋白是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的主要部分,促進病毒與細胞融合,然後將病毒的核糖核酸和內部蛋白釋放到細胞內,劫持宿主細胞的複製系統來複製病毒。

感染麻疹的症狀

麻疹的潛伏期平均為10至14天,感染後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包括皮疹、紅疹、發燒和咳嗽。另一個特徵是科氏斑點,是指口腔內兩頰內側出現的白色小斑點,但這些小斑點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幾天後就會消失。

雖然常見症狀相對溫和,但麻疹也可能引起併發症,例如肺炎和腦炎,個別情況下還可能導致失明。林曉旭說,一旦出現這些併發症,治療就會比較困難。目前沒有特別針對麻疹的治療方法,醫生通常會提供支持性治療,例如補充維他命A,讓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來康復。

林曉旭形容,麻疹的傳染性非常高。病毒可以通過患者的呼吸、打噴嚏和咳嗽經空氣傳播。然而,麻疹的致病性不算太高,許多人在15歲以前感染並康復後,基本上會獲得終身免疫力。

麻疹傳播的因素

麻疹流行的原因包括衛生條件欠佳,例如麻疹重災區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區,當地武裝衝突導致大量流民難民。此外,跨地區旅行也可能導致麻疹傳播,尤其是非法移民的兒童可能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

此外,在COVID-19病毒疫情之後,不僅是麻疹,多種病毒傳播都很活躍。林曉旭說:「這一波感染正好趕上了多種病原體在COVID之後大規模爆發的浪潮,但是我們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模型來預測這一點。」

疫苗仍是關鍵

林曉旭表示,麻疹疫苗是目前控制麻疹傳播的主要手段。雖然麻疹疫苗也有罕見的副作用,如麻疹包涵體腦炎,但經過數十年的使用,疫苗技術相對成熟且安全性較高。麻疹病毒突變較少,因而較少突破性感染的案例;且無證據顯示減毒疫苗株會突變成主要流行病毒。

林曉旭表示,許多國家在麻疹爆發時,都會採取大面積接種疫苗的做法來控制疫情,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在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的支持下,就曾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美國德州等地也在積極推動麻疹疫苗的接種。

被稱為「疫苗懷疑論者」的美國新任衛生部長Robert F. Kennedy, Jr.近日亦撰文提倡接種麻疹疫苗,但同時強調,接種疫苗是個人的自願選擇,政府不會強制人們接種。他也提到,疫苗並不是控制麻疹的唯一方式,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麻疹疫苗問世以前,美國麻疹死亡案例已經較19世紀下降了98%,這主要得益於衛生與營養。

此外,對於疫苗生產方式,林曉旭認為,傳統使用雞胚胎纖維母細胞減弱病毒毒性更安全,而近年轉向猴或人細胞株可能增加潛在風險,雖然便利生產,但可能令病毒更適應感染人類細胞,需更嚴格檢測毒性。

林曉旭還提出以下阻止麻疹傳播的方法:

  • 環境清潔和個人衛生:由於麻疹病毒是有包膜的,可以用酒精、醋和漂白劑等物質殺死。做好環境清潔和注意個人衛生有助於減少病毒傳播。
  • 快速監測與隔離:特別在避難所等密集場所,應儘快隔離患者。
  • 發展中國家支援:設立流動診所提升基層防控。@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