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從1月20號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快邁向執政初期100天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對香港人而言,特朗普在競選時提出的重大承諾更是引起熱烈討論:一是全面豁免美國人的個人入息稅,二是承諾在外交上出手拯救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先生。此外,美國在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停戰方面的角色也成為討論的另一重點。這些承諾究竟能否落實,各自面臨著不同層面的挑戰與現實制約,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角度進行淺談。

首先,談到特朗普提出的豁免個人入息稅的承諾。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大力主張減稅政策,認為取消入息稅能使納稅人增加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消費與經濟成長。然而,事實上,個人入息稅是美國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其收入佔聯邦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若全面取消這項稅收,政府將面臨巨大的財政缺口。特朗普曾提出以提高進口關稅來彌補這一損失,但這一做法在現實中卻問題重重:首先,高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貿易戰,進而導致國際市場動盪;其次,關稅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推高物價,抵消減稅所帶來的實際好處;再者,進口關稅難以彌補如此龐大的稅收損失,整個政策體系的調整將牽動國內外多重經濟利益。由此可見,雖然豁免個人入息稅的承諾在口號上極具吸引力,但從財政可持續性與國際貿易穩定性的角度來看,其實際落實仍存在極大困難。

其次,香港社會對於特朗普是否有能力拯救黎智英先生更是關注焦點。黎智英作為壹傳媒創辦人,多年來因堅持新聞自由與民主理念而成為香港及國際輿論的標誌性人物。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暗示,若有機會執政,將在外交政策上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甚至可能針對香港事務介入。然而,香港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的介入都極易引發中方強烈反彈。事實上,中國政府一向對外國干涉其內部事務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即使特朗普口頭上表達支持黎智英,實際上在面對中美博弈和國際政治壓力時,也難以採取實質性的行動。更何況,黎智英案件本身牽扯到香港現行法律與秩序,特朗普若輕率出手,不僅可能損害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更會使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對此,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在香港問題上的承諾更多是政治宣傳,而非可行的實質政策。

美國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間促成停戰的角色同樣令人關注。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一向主張「美國優先」,但在涉及歐亞大陸安全問題時極具爭議,被批評「企在俄羅斯那一方」。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牽涉到歷史恩怨、地緣政治和多國利益。儘管美國在調解國際衝突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要單憑自身力量促成烏俄停戰,顯然並非易事。特朗普若試圖扮演和平「協調者」的角色,其效果可能受到俄方強硬態度以及歐洲盟友間利益分歧的限制。相較於以往的外交策略,當前國際局勢更趨複雜,停戰進程充滿變數,這也使得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作為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最後,綜合以上三點來看,特朗普在競選時所提出的重大承諾——豁免個人入息稅和拯救黎智英,看似能夠博取選民支持,但在實際施政中均面臨著極大挑戰。前者牽涉到國家財政收入與經濟穩定,後者則觸及中美關係與香港內政敏感神經。美國在推動烏俄停戰問題上的角色也顯得力不從心。對於香港民眾而言,這些議題不僅反映了國際政治的複雜性,也折射出美國內部政策調整對全球局勢的深遠影響。未來,隨著特朗普政府逐步推行其施政計劃,能否在內政與外交兩手抓的同時真正落實競選承諾,仍需時間與實際成果來檢驗。◇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