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集團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上周六在網台節目表示,政府為安撫市民,誇大住宅單位供應量,引來前特首梁振英批評「罔顧事實」。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1日)午在社交媒體發文回應,稱房屋局一直都定期公布有關數字,2014年起,預計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整體供應量,由最初的7.4萬,升近45%至截至2024年12月底的10.7萬,認為政府已成功扭轉以往供求失衡的局面。

何永賢表示,上述的10.7萬個單位,包括約2.7萬個貨尾單位、6.8萬個建築中單位,及可興建約1.2萬個單位的熟地項目,稱過去政府公布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整體供應量時,都是以上述項目的客觀數字為基礎。

若單以落成量計算,過去5年(2020至2024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接近1.9萬個單位,有幾年超過2萬個。她補充,不宜單純以落成量當作供應量,指兩者有重疊,但不能相提並論。

何解釋,預計供應量是指預期在未來3至4年可供出售的單位(不論有關單位今天是否已落成,即包括「貨尾」單位);預測落成量則指預計在未來5年會興建好的新單位(不論有關單位是否已售出,即包括「樓花」)。如未來3至4年的供應量只計及新單位落成量,便會多計在樓花階段已賣出的單位,同時又少計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貨尾單位,及預售樓花的確實供應。

施永青質疑政府 惹梁振英批評

施永青在網台節目指,政府為安撫市民,誇大未來3至4年的住宅單位供應量,認為政府將4、5年前未賣出的一併計算,「每年都是萬三、四個供應,『頂龍』是萬五、六,距離兩萬五很遠。所以政府將供應誇大了,誇大了原本的目的,是用來安撫市民:『我有做工作的,我建了很多給你』,現在就嚇鬼市民,說將來有很多供應。」並質疑政府地皮賣不出,開工工人不足,建屋速度慢,怎會有很多供應。

施永青的言論引來梁振英批評,梁指政府統計的定義10年來沒有改變,過去施沒有質疑這些數據的準確性,「現在用同一定義統計出來的供應量就『唔啱聽』,為什麼?」他並引述現樓貨尾供應量數據,指仍在地產商手上「已落成但未售出的單位」就有2.7萬個,稱「施先生錯得離譜」。

梁並希望施永青公開其認為正確的供應量,及他認為正確的統計概念和方法。@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