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仔是清代廣東沿海著名海盜,相傳廣東、香港等地有多處與張保仔有關的遺蹟,在長洲、塔門、南丫島和舂坎角都有張保仔藏金的傳說。

記得幾年前曾看過一個社交媒體歷史群組分享的一段在60年代的剪報,大概講述當年在發現舂坎角發現此洞,後來查找一些記錄張保仔當海盗時事蹟的文獻,發現他們藏寶的地方與這洞的地理位置吻合,後人就推斷這洞為「張保仔洞」。也有人認為張保仔洞極為狹窄,無法埋藏寶物,所以張保仔洞其實只是躲避清兵追捕或存放火藥的地方。

赤柱舂坎角洞穴入口極為狹窄。(劉永康提供)
赤柱舂坎角洞穴入口極為狹窄。(劉永康提供)

赤柱舂坎角「張保仔洞」入口。(劉永康提供)
赤柱舂坎角「張保仔洞」入口。(劉永康提供)

小弟時隔七年再訪赤柱舂坎角,這個地點路途險要,建議一般遊客不要冒險。

從舂坎角其中一個炮台落下口岸,在一個硤縫往裡走就看見,初時只看洞口狹窄,只容納一人蹲低走過。但當走過洞口後就截然不同,洞穴樓底頗高,大概有三層樓,面積有二百多平方呎。洞頂有三小洞繼續向上內進,其中一小洞有多條樹根搖搖欲墜,以前聽一位師兄引述一些舊日旅遊文章述,舂坎角的一間天后廟神檯下,有一專供張保仔遁逃之地道,相信這是一個神話吧,因為這𥚃附近沒有廟宇。

進入洞穴後「別有洞天」,面積有二百多平方呎。(劉永康提供)
進入洞穴後「別有洞天」,面積有二百多平方呎。(劉永康提供)

洞穴樓底大概有三層樓高。(劉永康提供)
洞穴樓底大概有三層樓高。(劉永康提供)

洞內濕氣極重,就算室外有十多攝氏度,室內仍是温暖。洞內牆壁滿佈一點一點像鑽石的晶體。也可能是因為重濕氣和温暖,所以沒有蝙蝠棲息。因外面潮水開始高漲,我們逗留十多分鐘就離開。@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1994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街頭和廢墟攝影,以「老香港」為主題。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洞穴一景。(劉永康提供)
洞穴一景。(劉永康提供)

洞穴內十分潮濕。(劉永康提供)
洞穴內十分潮濕。(劉永康提供)

洞穴外仰望「一線天」。(劉永康提供)
洞穴外仰望「一線天」。(劉永康提供)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