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AI,又譯人工智慧)模型R1,以其標榜的低成本引發股市震動。路透社分析,這一現象未能改變中共在高端技術領域的根本困境——美國對高端晶片的出口禁令仍是主要障礙。
低成本模型引發市場震盪
DeepSeek聲稱,其R1模型以20到50倍的成本優勢,成為OpenAI和Meta產品的低價替代方案。這一消息引發全球市場強烈反應,導致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股價周一暴跌17%,市值蒸發5,930億美元,創下單日最大市值損失紀錄,並拖累美國科技股全面下滑。然而,周二(1月28日),市場情緒有所緩和,科技股開始反彈。英偉達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上漲約5%,甲骨文(Oracle)和美滿科技(Marvell Technology)等晶片相關公司也出現回升。
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市場對DeepSeek標榜的低成本聲稱普遍存有質疑。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DeepSeek並沒有用500萬美元打造出『OpenAI』。」
TD考恩公司(TD Cowen)分析師Joshua Buchalter則指出:「『DeepSeek時刻』促使投資者採取先行動、後提問的方式。」
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Atif Malik也對DeepSeek未使用高端GPU進行模型精調的說法提出質疑。
「成功」背後的技術瓶頸
據路透社分析,DeepSeek的成功揭示了中共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深層次瓶頸問題。自2023年美國實施晶片出口禁令以來,中共在高端技術領域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DeepSeek的R1模型雖然標榜其低成本優勢,但這更多得益於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巧妙的技術設計,而非真正突破對高端晶片的依賴。
在一次罕見的採訪中,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資金,而是對先進晶片的禁令。儘管華為和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這些技術仍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技術的需求。
路透社進一步指出,DeepSeek的R1模型雖然實現了成本優勢,但其使用的晶片依然依賴過時技術,無法應對更大規模和更複雜的AI應用場景。
OpenAI:計算能力是關鍵
OpenAI行政總裁阿特曼(Sam Altman)在評論DeepSeek時表示:「DeepSeek的R1模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價格方面,但我們相信更大的計算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他強調,OpenAI將繼續專注於執行其研究計劃,並認為推動計算能力的提升對未來AI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專家認為,DeepSeek的技術尚不具備像OpenAI o3這樣代表未來AI趨勢的推理能力,這表明其突破仍然存在明顯的技術侷限性。#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