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波羅的海、挪威沿岸以及台灣周邊的海底電纜時不時地遭到損壞。人們開始將涉嫌故意切斷全球各地重要海底通訊電纜的「灰色地帶行動」視為帶有針對性的攻擊行為。顯示中共所謂「灰色地帶行動」已經開始向更廣泛領域、更多種方式和更接近實戰衝突的危險方向發展。

令人擔心的是,在這些事故發生之際,都有中共和俄羅斯船隻在這些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來回穿梭,這使他們成為主要嫌疑人,並引發了人們對這些事件是否是故意破壞的質疑。儘管中共方面一直聲稱這些事件是意外造成,但是有證據顯示,中共正在開發專門用於破壞海底電纜的技術。

1月初,距離中國海岸僅10海里的台灣馬祖列島與外界連接的兩條光纜被切斷。2023年2月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當時兩艘中國商船切斷了從這些島嶼通往台灣其它地區的兩條電纜。此次台灣基隆港外的海底電纜再次被切斷,引發了人們對中共試圖破壞台灣電訊的擔憂。台灣主要電訊業者之一中華電信,在1月3日中午12時40分通知台灣海巡署,光纜已被切斷。由於啟用備用系統,光纜被切斷後,服務並未受到影響。

這次破壞事件非常可疑,懸掛喀麥隆國旗的中國貨船順鑫39號涉嫌以不尋常的十字交叉方式拖錨,似乎是專門為了剪斷纜線。順鑫39號由香港揭陽貿易有限公司所有,該公司董事郭文傑是中國大陸廣東人,船上有7名中國籍船員。這艘船裝有兩套自動識別系統(AIS)。通常一艘船配備兩套身份識別設備的情況並不常見。事故發生後,標示該船為順鑫39號的自動識別系統設備被關閉。而另一套保持工作狀態的身份識別系統顯示,其真實身份是懸掛坦桑尼亞國旗的興順39號。「順鑫號」與「興順號」發音對稱的命名方式似乎暗示了這艘船有非常可疑的雙重身份。

在對海事違法行為的監管中,往往更關注那些身份不明或關閉應答器的船隻,這些船隻有可能涉及從事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捕撈活動,參與此類活動的船隻也可能涉嫌其它形式的違法行為,如人口販賣或非法轉運等。

台灣媒體調查顯示,該船以順鑫39號名義已在台灣領海連續出現三個多月,包括在海底電纜被切斷前後,該船時常關閉AIS系統。

自從電纜被切斷以來,台灣政府以及民防組織一直將此事件稱為中共灰色地帶行動的一部份。然而,這並非海底電纜受損這麼簡單,台灣方面擔心中共有可能以切斷海底電纜、破壞通訊的方式協助發起對台攻擊。

無獨有偶,一條橫跨波羅的海連接芬蘭和德國的海底電訊電纜也被切斷。2024年11月18日,芬蘭西尼亞電訊服務公司(Cinia)表示,C-Lion1海底電纜被檢測到出現「故障」,並已終止提供服務。Cinia行政總裁阿里·克納皮拉(Ari-Jussi Knaapila)表示,這是電纜第一次出現故障。他認為,電纜不會在沒有外部撞擊的情況下自己斷裂,也排除了地震造成這種破壞的可能。

長達728英里的C-Lion1海底電纜於2016年開始建設,鋪設在芬蘭南部的漢科、赫爾辛基以及德國北部的羅斯托克。將中歐電訊網絡連接到芬蘭和其它北歐國家。電纜斷裂地點位於厄蘭島東南海域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繁忙航運區之外。

芬蘭和德國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此類事件立即引起了對蓄意破壞的懷疑,這充份說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動盪。我們正在進行徹底的調查。」「歐洲安全不僅受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威脅,還受到惡意行為者發動混合戰爭的威脅。保護我們共享的關鍵基礎設施,對我們的安全和社會的復原力至關重要。」

此前,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前秘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指責美國和英國試圖破壞水下網線,「以促進其經濟利益」。他聲稱,美國和英國是2022年9月襲擊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幕後黑手。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安全計劃研究員卡佳·貝戈(Katja Bego)在社交媒體平台Bluesky上表示,在波羅的海這樣的繁忙航運區,電纜故障並不罕見。其中絕大多數故障都是意外造成的。她在談到帕特魯舍夫的言論時表示,「這是克里姆林宮慣用的伎倆,我們將其解讀為一種警告,即俄羅斯計劃自己要做這種事。」

同時,有報道稱,俄羅斯間諜船「揚塔爾號」穿越了設有海底管道和電纜的愛爾蘭經濟水域,並在北約船隻監視下離開了這片水域。

如果說俄羅斯船隻只是被懷疑實施了破壞活動,那麼中共的船隻就顯得更加明目張膽了。2020年,浙江省麗水學院的工程團隊研發出一種「拖曳式海底電纜切割裝置」,其簡要中寫道,「隨著科技發展,世界各地海底電纜和通訊電纜增多,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需要切斷這些電纜。」這裏提到的所謂「緊急情況」是否可以理解為潛在的敵對行動呢?

這個小組在專利申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需要這種裝置的原因是中國境外存在需要銷毀的非法電纜。專利申請稱,通過「切割錨」上的銅殘留物可以判斷切割是否成功,因為銅是海底電纜的首選導體材料。

這項專利申請因不明原因並未通過。但有一位因情況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挪威海底電纜專家表示,這項申請中提到的必須拆除的所謂非法電纜的說辭是荒謬的,因為這種方法是隨機的,也可能導致有用電纜的損壞。這意味著,使用這些拆除設備的理由很可能是商業活動以外的其它目的。

挪威專家表示,此類事件並不新鮮,幾十年來俄羅斯船隻一直被懷疑使用經過改裝的錨破壞水下基礎設施。包括興順39號、新新北極熊號和益鵬3號在內的多艘中國船隻都曾在發生海底電纜破壞事件的時間、地點出現。中共政府表示,2023年新新北極熊號對波羅的海電纜的損壞是船錨造成的一場意外事故。

賓夕凡尼亞大學克萊曼能源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班哲文·施密特(Benjamin L. Schmitt)表示,「中國(中共)當然有技術能力和動機採取這種混合威脅行動,即突然使用一艘名義上的商用船隻對台灣周邊的海底基礎設施進行破壞。」他說,「畢竟這是我們在歐洲海域不斷看到的一種趨勢。」

施密特說,中國工程師為進行此類海底電纜切割作業申請了多項技術專利,這一事實只能進一步讓人懷疑,北京不僅有動機,而且還在積極開發完成此類海底戰爭的技術方案,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

施密特表示,「中國(中共)已經研發出『遠洋拖曳式切割裝置』和『拖曳式海底電纜切割裝置及其切割方法』等機械系統。這表明北京在其武器庫中擁有多種技術選擇,用於顯示對全球海底能源和電訊基礎設施的戰爭威脅。」「至關重要的是,全球民主國家必須做出有力回應,以阻止俄羅斯和中國(中共)未來試圖破壞西方關鍵海底基礎設施,這些行為旨在破壞民主的韌性。」他建議北約建立諮詢機制,加強海上和衛星監控。他認為,不採取行動只會鼓勵莫斯科和北京繼續在世界各地從事這些破壞行動,損害全球安全。

康奈爾大學西布利機械與航太工程學院系統工程項目助理教授格雷戈里·法爾科(Gregory Falco)說,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這是中共多年來不斷完善的軍民兩用技術的完美例證。法爾科表示,該技術具有商業有效性,因為它可以在潛水員或遙控水下航行器無法使用的情況下,用來拆除舊電纜。但顯然它將被用於其它目的。

日本民間智庫「國家基本研究所」1月24日公布了對近期波羅的海及台灣周邊海域連續發生海底通訊電纜斷裂事件的分析結果。他們表示,此舉或是為了評估對方國家的應對能力及其影響,並呼籲日本政府制定具體的防護措施。

前日本陸上部隊司令官角田和明表示,自衛隊會在緊急情況下出動。但歐洲海底電纜被切斷的情況屬於灰色地帶,不屬於緊急情況。他呼籲應採取更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加強海底電纜的安全保衛。

中共和俄羅斯破壞海底電纜的行動已經產生了實際影響,專家們開始懷疑,這種在灰色地帶掩護下的實際破壞活動可能正在逐漸演變成實戰。這些在民用身份掩蓋下的特種船隻,裝備了專用的「武器系統」,專門用於破壞敏感的關鍵民用或軍用通訊設施。這些行動無異於戰爭狀態下的武裝攻擊,中共正在將「灰色地帶行動」變成危險的「紅色」。@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