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共軍報報道,1月24日晚,中共國防部在八一大樓舉行2025年新春招待會,各國駐華武官、部份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及配偶共約220人應邀出席。由於2021年至2023年疫情的原因,這三年中共國防部沒有類似活動,在2024年舉辦的是中外媒體新春招待會,因此不妨拿2017年至2020年的招待會做對比。

對比顯示,今年的國防部新年招待會明顯降格,只有中共國防部長董軍集體會見與會嘉賓,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出席。而2020年出席的除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外,還有軍委委員李作成、苗華、張升民,軍委機關各部門、駐京各大單位和武警部隊領導。2019年出席的與2020年相同,2018年出現的是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以及軍委委員魏鳳和、李作成、苗華、張升民等;2017年除了常萬全外,軍委委員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吳勝利、馬曉天、魏鳳和出席。

顯然,中共軍方對於與外軍加強聯繫的這個招待會還是相當重視的。不過,上述幾屆軍委委員中,業已落馬的就有房峰輝、張陽、魏鳳和、李作成和苗華。目前的軍委委員除了軍委主席和兩個副主席外,委員只有劉振立和張升民二人。

蹊蹺的是,今年的國防部新年招待會,二人均未出席。而董軍雖是國防部長,卻不是軍委委員,所以說今年的招待會明顯降格。為何劉、張二人不替董軍站台呢?軍委內部難道依然沒有解除對董軍的調查?

大概也是因為中共軍方出席人員降格,出席招待會的外國武官地位也不如前,所以在軍報報道中,沒有一句提及外國武官團團長的致答辭,而這在以往的報道中,是必然要提及的。比如2020年招待會上,外國駐華武官團團長、贊比亞駐華國防武官佩里代表外方致答辭;2019年、2018年外國駐華武官團團長、丹麥駐華國防武官拉斯穆森准將代表各國駐華武官致答辭;2017年,外國駐華武官團代團長、波蘭駐華國防武官卡烏津斯基空軍少將代表外方致答辭。

從出席人數看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今年出席的外賓是220人,而2017年至2020年的外賓人數分別是240多、260多、240多、260人;而且之前邀請的都是駐華武官及夫人,今年卻加上了部份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及配偶,才湊夠220人。這足以說明問題,很可能包括外國武官團團長在內的一些高級別武官沒有出席。

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外國武官團團長出席了,那就是刻意忽略致答辭,而刻意忽略的還有中方致辭。在2017年至2020年的招待會上,代表中方致辭的都是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官員,而他們的致辭都是代表國防部長的。

2017年致辭的是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關友飛,其致辭中有「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等的表述;2018年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胡昌明在致辭中提到「習思想」,稱新的一年,中國軍隊「將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2019年致辭的匿名官員稱過去一年「全軍部隊全面貫徹習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等;2020年致辭的依舊是匿名官員,同樣提到「習思想」和習的「強軍思想」。

然而,今年的報道中沒有提到任何人代表董軍致辭,只是說董軍與大家互相祝福,十分奇怪。之前盛傳董軍因涉苗華而接受調查,這是他在被傳出接受調查後的又一次露面。無軍委委員替董軍站台,無人代表董軍致辭,乃至刻意忽略致辭,是不是在說明董軍的地位還是岌岌可危?董軍還好嗎?

此外,今年的軍方報道在回顧2024年時,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共軍隊「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並無其它效忠之語。

詭異的是,新華社、《人民日報》卻採用了字數更少的版本。這個版本對2024年的回顧只用兩個短句帶過,即「中國建設發展日新月異,中外軍事合作廣泛深入」,並未提習的強軍思想,而在對新的一年的展望中,也只提到「以元首外交為引領」。

軍報只一次提到習,新華社、《人民日報》則隻字不提習,雖然都提到了「元首外交」,但其中淡化習的意味很明顯。這其實也再次佐證了黨魁權力縮水。至於新的一年要「以元首外交為引領」,是不是意味著習將有更多的出訪任務、更強調其的主席身份呢?因為習出訪大多是以中共國主席、而非總書記的身份的。中共是否要學習越南的「三駕馬車」集體領導模式呢?且往下觀瞧。#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