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稻穗到盤中飧,香港傳統米業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印記。老一輩香港人,不會忘記特有的「糴米」文化。位於石硤尾舊屋邨的成興泰糧食,好像時光在此停留,白底紅字的膠製手寫體價格牌,滿載歲月的風霜。店主是近八旬的德叔,仍然精神十分,幾十年如一日在店內忙碌著。
如今買米,在手機上一鍵下單就可以送貨,而六、七十年代的米舖,也一樣有這樣送貨的服務,米舖工人扛著一袋袋米送上千家萬戶。在超市未普及的時代,那時候的米行是香港頗為興盛的行業,客人一個電話打去相熟的米行,就可以收到送來的米。1971年開業的成興泰糧食,最為興旺的時候有幾間分店,位於石硤尾邨屬甲級舖位,是當年的黃金位置。
德叔是米行的老行專,對昔日的「溝米」工作瞭如指掌。「溝米師」在米舖中是一個重要崗位,新米舊米在溝米師的巧手中可以演變成口感不同的香噴噴米飯,不同的季節米的硬度不同,不同的客人需求也不同。看起來如今買米比以前方便,其實飲食的質量不一定比以前好,當年可是有「客製化」的「溝米」呢!@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