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李家超到北角東岸板道視察,多名「愛國市民」在鎂光燈下大讚特首施政表現,又不斷說「住在香港很幸福」、「海風讓她感受到福氣」云云。另外,國安警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和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的妻兒;工聯會陳穎欣攻擊協助KK園受害人的前區議員余德寶。種種事情,讓我回憶起十多年前,在大學讀過一些關於權力的政治理論。
權力可分成3個面向。第一,直接權力(Direct Power)指一個人或群體能夠在具體的互動中,明確地控制他人行為的能力;第二,議程設定(Agenda Setting)是一種間接且隱性的權力形式,體現在誰能控制「討論甚麼」的能力上,這意味著掌控了議程,就掌握了討論的方向與範疇;第三,意識形態(Ideology)層面的權力最為深遠且隱蔽,指的是通過塑造人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認知來實現的控制,讓人們內化既定的社會秩序或規範,並視其為自然與合理。
放在香港的處境,97前的港英政府或97後的港共政府掌握著首兩種權力。在《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出現之前,民主派獲得一定數量的立法會和區議會議席,公民團體擁有舉辦遊行集會的自由,媒體能夠自由地報道新聞。當今日失去了那些自由後才驚覺,原來那是重要的議程設定權力。議員可以在議會內提出討論題目,市民可以主動遊行爭取民主,報章可以發表偵查報道揭發弊案。主動權並非在政府手裏,政府難以控制。
在2025年的時空,僅存的獨立民調機構和前區議員余德寶也可能被政府視為眼中釘,因為他們掌握了建制以外的一些「議程設定」權力,有可能引起社會對某些事件的關注和輿論。儘管該權力細得可憐,但政府仍不會放過他們,貫徹落實「消滅於萌芽之中」的中共原則。
至於仍然未死的媒體,很多都只關心瑣碎的民生議題,然後大造文章。例如TVB《東張西望》經常報道店舖阻街、露宿者、港鐵濫罰乘客、食物衛生等問題,設定一個溫和的「議程」,無視政府千億財赤等較大的社會問題。
今年是立法會選舉年,2027年亦舉行特首選舉。李家超、高官及一眾立法會議員為了尋求連任,或會很在意民間的獨立民調,擔心中南海也會放入參考資料之列,來決定他們的命運。而李家超只想社會出現「由治及興」、「Happy Hong Kong」、「住在香港很幸福」的民意。因此,未來一、兩年的形勢或很凶險。
順帶一提,上星期國安處行動恰逢鍾劍華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前夕。未來兩年,該計劃邀請全球1千名港人參與10次民調,議題涉身份認同、法治等話題。這計劃或會「幫助」國安部門增加就業職位吧?◇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