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下稱「計劃」)周二(14日)宣布成立,由曾任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現移居英國並遭港府通緝的學者鍾劍華主持。
「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移居海外的香港人,有資深工程師、前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前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前民陣副召集人、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大律師黃瑞紅、東京大學及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研究員Athena Tong。有另外7名成員則不願表明身份。
「計劃」暫定題目圍繞「香港人身份認同」、「法治」、「社會政策」、「自由」、「六四事件」等。暫定題目與香港民意研究所及其前身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類似。
鍾劍華在「計劃」成立的網上記者會強調,「計劃」同香港民意研究所無關,亦無同對方聯繫過,也無同香港任何機構有溝通。他認為,各方要尊重民意,故歡迎各界參與「計劃」。記者會播出上述公開姓名的顧問委員會成員錄影講話,呼籲大眾支持計劃,但其中黃瑞紅因事忙未有發表講話。
港警一連兩日帶走與鍾劍華有聯繫的前工作夥伴及家人,被問到是否同「計劃」有關,鍾稱不猜測是否為威嚇,指有為、有擔當的政府,應明白民意不管如何處理,均會客觀存在,有能力的政府不單要有能力面向民意,亦要能應對民意,希望官員及海內外的機構有胸襟。
被問到會否擔心支持計劃會惹來港府通緝,黃偉國表示,相信海外港人有權發表看法,希望維持民調。他相信不會因自己做或不做一些事情,導致被港府通緝,「看看它(政府)有甚麼需要」。鍾劍華回應,現時未定民研題目,支持政府的人亦可參與,「大國崛起」、「東升西降」、「由治及興」均可能是題目,毋需假定會令官員不高興或有負面看法。
Athena Tong認為,參與的原因是學術上值得採集,記錄民意,認為是合理與正常。正在日本讀碩士的葉錦龍則稱,學術上希望貢獻港人社群,他作為前民意代表亦看重民意,認為對決策有幫助,自己做的事情合乎日本法律,不知港府如何想,亦不認為違反國安法。
歡迎不同政治信念人士參與
香港民研近日被國安警調查。鍾劍華坦言,有擔心在港港人太恐懼不敢參加,蒐集到的數據,只反映海外港人的民意。他進一步指,近日的香港民研事件前,很多香港的民調均有人擔心而拒絕作答,令一些不太合規格的民調,例如透過微信進行的調查大行其道,「劣幣驅逐良幣」。他們只能重申希望市民信任「計劃」,他們會嚴謹處理資料。
他表示,近年離港的有30多萬人,這一波移民潮同以往的不同,是他們仍然心繫香港,願意為香港走在一起,有很強的連結,以港人身份為傲,並為香港發聲。但是海外暫未有平台呈現他們的意見,於是透過科學方法蒐集數據,呈現民意,為政府、社會各界提供基礎,了解香港社會。
鍾表明「計劃」予海內外不同政治光譜、信念的人的意見亦有機會呈現,亦歡迎親建制人士參與,「你們也是民意一部份」。葉錦龍表示,會有方法檢查調查的回應,是否由AI等偽造。至於數據會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鍾相信相關舉動不會逃過市民的「法眼」。
目標超過1,000人加入意見群組 題目擬圍繞身份認同、六四等
「計劃」指出,團隊成員雖然先後因為不同原因移居海外,但一直關心香港事務。籌劃的起因,是見到香港人對很多香港事務的意見,都已經難以表達,部份在香港曾經持續進行多年的民意調查計劃,已經被迫陷於停頓。「計劃」是為延續香港公民社會的聲音,讓香港人的意見可以繼續得以呈現,展示一些公共事務及社會問題的看法。
「計劃」預告,將在2025年至2026年,進行約10個民意調查計劃,邀請海內外的香港人提供看法。本月起會公開招募全球香港人加入計劃的「意見群組」,目標超過1,000人。任何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18歲或以上人士,不論居住地,均可加入。鍾解釋,意見群組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是是無方法中的方法,只要參與人數夠多,都足以說明問題;至於不同地方參與人數的多寡,亦能折射問題。
葉錦龍稱,社會有不會意見的人,一些聲音不再發出,不代表不存在,只是隱藏在不同地方。即使港人在海外,香港的政策、政治方向,仍然會影響他們,「只要他們關心香港,就有權表達意見」,但現時未有計劃表達海外港人聲音。
被問到海外港人未必熟知有關問題,葉錦龍補充,海外港人的認知如同在港港人有落差,亦是客觀反映,之後會在學術研討中分析。黃偉國表示,過往的民調中,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訪者意見都有落差,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群組成員共將會收到約10次民調問卷的邀請,屆時可在雲端伺服器上,完成網上問卷。
每次完成民調之後,「計劃」都會公開相關結果及報告。另外,「計劃」暫定會舉辦2至3次研討會,形式未定。鍾劍華強調數據如何被詮釋,非他們的責任,責任是呈現海內外港人民意。將來有足夠資源的話,亦不排除進行慎思調查及焦點小組,取得更詳細的數據。
強調重視私隱 保護資料
對於參與者的私隱,「計劃」稱只會索取意見群組成員最基本的資料,包括稱謂、性別、年齡、電郵地址、居住地區等,絕不索取參與者的中英文全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IP地址、身份證明文件副本等敏感個人資料。
Athena Tong強調,保護參與者私隱是「計劃」的重要原則。
「計劃」的網站伺服器和存放數據的雲端系統,分別在美國和瑞士,相關公司已採取嚴格的網絡安全措施,資料受到加密保護。每次問卷填妥之後,個人資料將會與調查數據即時分開處理,並不會儲存個人資料,亦在用戶離開後,抹去其IP地址。「計劃」已訂定嚴謹的私隱及個人資料政策,遵循英國《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處理計劃收集所得的資料。鍾劍華表示,明白在港港人有顧慮,但希望參與者對「計劃」有信心。
不便透露資金來源 強調合法
被問到如何令參加者放心資金來源,不會在回港時被指控例如是「參與洗黑錢」的罪名?鍾劍華表示,「計劃」募集到的資金不多,意見群組的研究方式,用的資源亦不多。但是因為各種考慮、保安理由不便透露資金來源,強調資金全部合法,亦無任何政治組織提供資金。
至於會否擔心被港府定性為「海外勢力」,鍾回應港人身份已非地理觀念,各地港人都會聚在一起,發掘海內外港人看法的分別亦是值得,「計劃」肯定非「海外勢力」。
他補充,如按中央、港府說法,廣大香港市民愛國愛港、支持政府政策、氣氛和諧,這種憂慮不應存在。@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