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迷,消費不振。民眾對未來缺乏信心,已經喪失了精神氣。

法國《世界報》駐華記者蒂博寫道,自新冠疫情危機結束以來,中國始終未能擺脫經濟的低迷。儘管當局採取了一些刺激措施,但國內消費仍然停滯不前,中國正處於通貨緊縮的邊緣。中國人為甚麼失去信心?

該報駐華記者前往深圳,進行實地採訪報道。

報道說,不論是商店的員工還是餐館老闆,都普遍表示生意不好。商店的人說,進來看的人不少,但買東西的人少。餐館的老闆說,客人少了,客人在點餐時更小心了。

文章問道,中國到底發生了甚麼,讓中國人喪失了精神氣?中國還能夠重拾信心以便東山再起嗎?這些問題困擾著每一個中國家庭,也將對2025年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文章表示,對於中國人來說,困難開始於新冠疫情。中國人在隔離的狀態下度過了三年的健康危機。就在同一時期,中共政府整治房地產行業的過度負債。2020年8月,當局對開發商設定債務「紅線」。

由於無法自行再融資,行業老大恒大於2021年倒閉,其它房地產企業則處於危險的境地。房地產是中國家庭的首選投資,三年的房地產市場危機,使中國家庭的經濟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另外,中共實行的戶口制度限制了農村人口在大城市享受公共服務,如果徹底廢除「戶口」,會有助於說服以前的農村家庭購買房子,啟動房地產。但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對這樣的改革態度謹慎。

文章表示,房地產危機也動搖了中國各省市的預算。在快速發展階段,各省市的財政來源於城市化過程中獲得的農村土地,轉讓給房地產開發商。這些交易產生的資金用於建設新社區,反過來,這些資金又促進了新的道路和橋樑的建設。房地產崩盤切斷了這一收入來源。

當局也不願意大規模地救助房地產開發商。原本用於房地產的投資部份已經轉向製造業。

文章寫道,北京當局似乎明白,中國人已經深深地沒有信心了。三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共極端的封控政策不僅重創了中國經濟,也更加令中國人對政府感到不滿,而且看不到未來。

鴻彬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去年5月的文章表示,中國隱藏著一種普遍的社會精神困境。人們普遍感到壓抑、缺乏自信和個性,整體社會精神面貌缺乏活力。

他認為原因之一是,中國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巨大,人們面臨著從學業到工作等各個方面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和壓力可能使人們更加焦慮和壓抑,缺乏自信和個性張揚。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審查制度,導致人們對於自由表達感到恐懼和壓抑。

文章最後表示,中國社會面臨著這些困境。期待在未來中國社會擁有活力的精神風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