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踏入了2025年,但有一齣去年我最喜愛的電影仍未向大家推薦,那就是日本的《新活日常》(Perfect Days),台灣譯作《我的完美日常》。看過該片3次之後,我深信它應該納入中學課程,啟發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探索甚麼才是美好生活。
《新活日常》曾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而役所廣司更憑該片贏得康城影帝。電影講述一名東京清潔工平山的日常生活。他每天清晨在朦朧的晨光中醒來,穿上工作服,啜飲販賣機的咖啡,駕駛小貨車開始一天的廁所清潔工作……起初,或許觀眾看不懂故事想表達甚麼,但慢慢咀嚼,發覺越來越有味道。
電影充滿禪味,男主角不僅是一名清潔工,更是一名修行者,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出世」是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解脫,「入世」則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助人為樂。這種禪意貫穿影片始終,讓故事既深刻又充滿啟發性。
電影前半部份,平山過著簡樸而有規律的生活,彷佛在告訴觀眾人生是可掌控的。他對生活中微小的美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天空與樹葉的交織、公廁的建築設計、流浪漢舞蹈。
不過,下半部份故事發生轉折,原本看似穩定的生活被命運和外力打亂,令平山不得不面對人生的無常。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使觀眾在平靜中感受到生命是不可預測,並進一步反思如何在無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和諧與平衡。
戲中提出「木漏れ日」哲學——欣賞陽光透過樹葉灑落的瞬間,展現了一種珍惜當下的生活態度。當姪女問平山要不要去看海時,他意味深長地說:「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表達出人生有許多事物都是「一期一會」,「下次」已經不知道是何時。
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心靈放鬆,更是一堂關於生活的深刻課程。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快樂並不在於追逐繁華的夢想,而在於懂得珍惜平凡的美好。平山以他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快樂不需要太多物質的堆砌,而是來自對眼前事物的用心感受和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
《新活日常》適合作為教育材料,引導學生反思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物質的富裕是否等同於人生的豐盈?繁忙的生活是否真的帶來了幸福?通過平山的生活,我們學到了一種「減法生活」的智慧:放下對數位時代喧囂的追求,回歸樸實的生活方式,欣賞微小而確切的幸福。
在欣賞電影畫面和配樂的過程中,觀眾能重新審視自己對「幸福」與「生活」的定義。在2024年,這部電影已成為治癒人心的經典。◇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