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今日(1日)發表2024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形容政府扶貧表現雖然有改善,但100分滿分只獲26分,依然不合格。本港兒童貧窮率即使由2013年的24.5%稍為下降至22.5%,情況仍然嚴重。團體促請政府向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午餐,為租住不適切居所的居民提供租金津貼和臨時房屋等。

社協引述樂施會2024年10月報告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2%,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2023年全港共有955,5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當中21.5萬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兒童貧窮率為22.5%。雖然兒童貧窮率由2013年的24.5%稍為下降至22.5%,但是反映兒童貧窮情況在過去10年未有大幅度改善,約每5名兒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貧窮之中。

兒童權利關注會邀請5千多名6至18歲的會員投票選出2025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其中房屋問題連續15年成為榜首。報告指出,近年租金不斷上升,加上公屋供應不足,令輪候公屋人數持續增加,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6年,違反政府3年上樓的承諾,有兒童更蝸居板房7年仍未獲安置。

基本食物自2008年至今升價幾倍,綜援金額、學生資助及學費減免額及範圍不足以應付兒童生活及教育所需,一些家庭節衣縮食也未能令子女三餐溫飽。同時政府對特別弱勢的兒童,例如:居於板房劏房兒童、新移民、學習障礙兒童的支援嚴重不足,令他們的發展更落後及面對更多問題。

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批評政府扶貧工作仍未達標。在十項指標中,有兩項獲「0分」,包括新移民家庭遭遇歧視及無法申請大陸母親來港團聚。僅有房屋政策和課後託管被評為合格,兩者均取得5分。報告整體得分為26分,較去年上升5分。

社協批評政府的扶貧政策力度不足,追不上社會需要,不少貧窮兒童生活困苦,更要蝸居籠屋、板房、劏房等惡劣環境。疫情及中美貿易磨擦等因素,令基層市民持續面對經濟壓力,不少從事基層工種的勞工反映工作待遇未見改善,生活仍然困苦。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批評,政府自2021年起已不再公布《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令公眾難以全面掌握本港貧窮狀況。她指出,越來越多貧窮人口無力透過自身能力脫貧,即使努力工作亦陷於貧窮境況,反映勞工於就業市場透過就業達致財富分配失效,無助脫貧。

社協促請政府提高最低工資及立法規管工時;改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及增加金額;向中小學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餐或午餐;為不適切居所的居民提供租金津貼及提供臨時房屋;提升綜援工作豁免入息限額及增加綜援標準金額;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兒童家庭提供恆常租金津貼、設立劏房津貼及增加過渡性住屋等等。@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