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肥鄉知府家中,女主人索綽羅氏會見一位漢族少女,以「錦雞」為詩題,考其才華。少女出口成詩:「閒對清波照綵衣,徧身金錦世應稀。一朝脫卻樊籠去,好向朝陽學鳳飛。」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少女的《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知府夫人本就喜歡少女的才華和賢德,對這首詩更是極為讚賞,生出兩家聯姻的美意。

這位才思敏捷的少女,正是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雖然年紀輕輕,惲珠卻早早立下終身不嫁的志向,這出於甚麼緣故?面對知府夫人的盛情,她又會怎樣選擇呢?

畫中的惲珠再現了溫柔敦厚、典雅賢淑的母儀風度。圖為清 葉衍蘭繪《惲珠像》,出自《歷代文苑畫像》。(公有領域)
畫中的惲珠再現了溫柔敦厚、典雅賢淑的母儀風度。圖為清 葉衍蘭繪《惲珠像》,出自《歷代文苑畫像》。(公有領域)

偶謫人間 珠華內蘊

惲珠生於筆耕舌耘的書香家族,家族中不乏科舉入仕的文人,能詩善畫的雅士。惲珠的曾祖惲格(字壽平,號南田)是宮院體花鳥畫的宗師;父親惲毓秀工於書畫,在宮廷繪事考試中名列第二;姑姑惲冰十三歲即能作畫,其畫作曾獻於太后,得到皇帝品題、嘉獎;兄長秉怡,詩畫皆入能品,兼擅書法。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六月,一個不尋常的女孩降生在這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族。她出生前,她的祖母就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她遇見一位老婦,送給她一顆光華璀璨的碩大明珠。女孩的家人便為她取名惲珠,長大後取字星聯、珍浦,這便是惲珠名字的由來。

而惲珠自己,也有特別的夢境,預示她非凡的來歷。夢中,她來到海上一座孤島,島上蓮花盛開。有人告訴惲珠,她前身為紅香島妙蓮大士的侍女,掌管仙界秘籍,被貶謫人間。惲珠知曉前世因果,也在冥冥中感悟到自己的才華來自天授。

惲氏家教嚴格,惲珠從六七歲起就識字習文,學習《女誡》《列女傳》,又與兄長一同在家塾學習儒家典籍。父親教她作詩,姑姑教她習畫,為她傾注無限心血。惲珠也不負眾望,早早在這三方面嶄露頭角,其詩、畫、刺繡被譽為「閨中三絕」。

曾是天上的仙娥,現在又是家族的掌上明珠,惲珠來到人間,是否背負甚麼特殊的使命?或許這也是惲珠早年一直探索的問題,她常常在史書中尋找答案,直到她讀到了遼代耶律常哥的故事。

耶律常哥是太師之妹,操行高尚,喜讀史書、品藻人物,自誓不嫁。惲珠敬慕其為人,也萌生了終生不嫁、以讀書論道為己任的志向。

不過,惲珠父親惲毓秀擔任肥鄉典史時,她曾拜謁肥鄉知府的夫人索綽羅氏,奉命即興作一首《錦雞詩》。索綽羅氏欣賞惲珠的才德,親自為兒子完顏廷璐說親。惲毓秀首先以同僚避嫌為由,婉拒婚事。後來,惲珠隨父南歸,兩家仍舊音書往來。完顏家再三請求聯姻,終於打動了惲毓秀。

起初,惲珠深感不遂初志的悵惘,繼而想到,嫁人與讀書論道並不衝突。她若能以身作則,致力於古來賢婦之道,可以為後世樹立典範,或許比「獨善其身」更有意義。於是,惲珠坦然接受父母之命。她還將自己的居室名為「紅香館」,根據夢中場景作《紅島護書圖》,以前世自勵,莫忘今生夙願。

一對黑白蝴蝶,翩然雙飛,運用沒骨點染,栩栩如生。圖為清 惲珠繪《海棠蛺蝶圖》局部。(公有領域)
一對黑白蝴蝶,翩然雙飛,運用沒骨點染,栩栩如生。圖為清 惲珠繪《海棠蛺蝶圖》局部。(公有領域)

不矜才華 閨秀典範

完顏氏是金宗室後裔,既是能臣輩出的顯赫世家,也是仰慕漢文化的文苑家族。完顏廷璐官居泰安府知府,為政一方,頗有作為;詩詞亦清婉可誦,才學與惲珠相當。兩人的結合,堪稱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更是清代滿漢聯姻的一樁佳話。

作為人妻、人母,惲珠在完顏家中操持家務之餘,依然擁有閒暇時光,吟詩作畫,為夫家增添許多文化氣息。她筆耕不輟,才有了後來《紅香館詩草》的印刻和傳世。詩集收錄了八十多首詩詞,大多沉鬱幽雅、意高韻遠,既有閨怨抒懷之作,也有送別唱和、遊歷懷古之章。

惲珠長於深閨,難免傷春悲秋,抒發「好鳥數聲驚夢短,落花幾片點苔輕」(《憶江南‧閨情》)的愁怨;她雅好山水,故而春遊不倦,探訪「一片明湖如鏡朗,幾重遠岫與雲齊」(《春遊》)的曠遠。

她重視家族親友,亦多唱和應酬之作。「名花傾國兩爭春,悄步芳叢不染塵」(《美人詩八首恭步太夫人韻‧花間》),身在凡塵卻不染纖塵,吟唱出高潔超然之志;「于歸遣侍翁姑側,莫似嬌癡在膝前」(《遣嫁長女口佔二絕》),人生經驗化作諄諄教誨,表達了對女兒的期許和難捨之意。

在繪畫方面,惲珠的技藝源自家傳,以惲格為宗,承襲的是以沒骨法和寫生為主要作畫方式的惲派花鳥畫。沒骨,即沒去花骨,運筆直接點蘸、敷染,以色塑形;沒骨加上寫生,擯除工筆畫的刻板,兼備文人畫的情韻和寫意畫的生動。花鳥又是閨閣庭院常見的景物,成為最適合閨秀研習、創作的題材。

惲珠亦有畫作傳世,大多幽美空靈、清新淡雅。比如扇面小品《海棠蛺蝶圖》,用對角式構圖繪製田野風光。圖中黑白蝴蝶,翩然雙飛,運用沒骨點染,栩栩如生;右側一枝海棠,粉紅娟秀,敷色過渡自然,似靜似動。整體畫面水潤清透,精緻潔淨,呈現出女子特有的細膩含蓄的審美風貌。

令人驚歎的是,惲珠的博學多聞及豐富著作,她本人有醫學著作《鶴背青囊》,佛學著作《觀楞伽記》,並助刻佛經、文人作品集。儘管才情天縱,惲珠卻並不在意這些成就,反而特別注重女德修養與家學傳承,幾乎將所有精力和心血投入完顏家族中。

惲珠平日持家,豐儉得中,井然有序。丈夫完顏廷璐多年在外做官,她竭誠盡勞,孝事舅姑、王姑(指祖父姐妹)。若長輩患病,惲珠夙夜不倦地服侍湯藥,直至痊癒;她的王姑晚年無子嗣奉養,她便將一子過繼。

丈夫納妾,惲珠對妾室不妒反憐,相處和睦,更在妾室去世後寫詩悼念;族親嫁女,或哪怕只是為婢女安排婚事,她都無私地慷慨解囊,準備豐厚嫁妝,展現一家主母的風範。

惲珠的畫作大多幽美空靈、清新淡雅。圖為清 惲珠繪《四季平安圖》。(公有領域)
惲珠的畫作大多幽美空靈、清新淡雅。圖為清 惲珠繪《四季平安圖》。(公有領域)

封誥一品 彙編詩集

「何曾客去翻書笥,僅得針閒傍畫盤。處世每多慚德業,生兒幸不墜家聲。」(《虛白贈詩扇丁繪芝蘭圖以報之》)惲珠在教養兒女方面,尤為盡心盡力,更將長子完顏麟慶培養成國家棟樑。她也得益於兒子的功名,受朝廷封誥成為一品太夫人。

惲珠教子,最注重道德修養。在長子人生的關鍵階段,她都及時給予勸誡、忠告,幫助長子在複雜的官場中正身直行,盡忠報國,終成一代能臣。

完顏麟慶高中進士,惲珠寄詩曰:「科名雖並春風發,心性須如秋水平。」麟慶隨父赴泰安為官,惲珠苦心傳授謙遜、擇善、忠厚等處世之道;麟慶升任一州知府,惲珠繼續告諭興利除弊、與民相安等做官之要。她也是麟慶幕後的智囊,提出多個切實可行的舉措,如治潁良方、治邊綏苗之法。

兒子的政績和聲望也反過來成就了母親。麟慶官居江南河道總督十年,有治水之功,他不僅光耀門庭,讓惲珠得享生前榮華,而且努力將惲珠的才識和賢德留芳後世。他為母親整理詩集,邀請師友、同僚作序;惲珠去世後,麟慶又請各方名流共同撰寫《蓉湖草堂贈言錄》,其中還收錄自己的《先妣惲太夫人言行錄》,讓惲珠的事跡為後人熟知。

惲珠在婦德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彙編《國朝閨秀正始集》,收錄清道光年以前的清代女詩人作品;編輯《蘭閨寶錄》,仿照《列女傳》而博採史誌,搜集歷代女子孝、善之德行而編成故事輯錄。其中又以《正始集》最為世人稱道。

《正始集》的彙編,源於惲珠感於自己的詩集不足傳世而萌生的想法,她認為,幫助全天下的閨閣才女流傳詩作,彰顯女子才華和品德,才是更具人生價值的事業。

在編輯過程中,長子麟慶的貢獻極大,他遵奉母命,在皖、豫、黔、鄂等地為官期間,結交同僚、當地名流,訪求閨中佳作,歷時十五載,終於收集三千多首詩歌。這些鮮為外人知曉的閨秀作品,成為惲珠彙編《正始集》最重要的素材。

之後,惲珠懷著為閨門樹範的拳拳之心,殫精竭慮耗時二載,完成《正始集》文稿。她對閨秀及其詩作的選擇標準,是以德為重,甄選性情淑靜、德才兼備之女,音律和雅、才調翩翩之詩,構築成一個瑰麗璀璨的女性詩歌世界。

晚清時期,畫家葉衍蘭作一幅《惲珠像》,讓後人有幸一睹大家閨秀之風采。畫中的惲珠處在中年時期,臉頰長而豐潤,雙眸清澈有神;兩耳垂環,身著藍色立領長袍;手持朱紅書函,盤坐於藤椅之上。畫家極為傳神地再現了惲珠溫柔敦厚、典雅賢淑的母儀風度。

惲珠,前世為仙,今生則是閨秀中的賢婦與慈母。她雖然謫降凡塵,卻實現了讀書論道、樹立典範的夙願,弘揚才女文化。或許這就是惲珠下凡的真正意義吧。

參考資料:《蓉湖草堂贈言錄》《紅香館詩草》《歷代文苑畫像》等。

點閱【佳人傳】連載文章。#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