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英來學校位於元朗雞地,是一所資助的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學校提供總數36班,小一及小二各7班,小三及小六各6班,小四及小五各5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75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學校的辦學團體為光明學校有限公司,校訓為:「禮、義、廉、恥」。
光明英來學校和上期介紹的光明學校,同樣由光明學校有限公司創辦至今,但開始計算創校的註冊年份則由2006年開始。當光明學校在1992年於水邊圍邨開辦半日制學校,直至2006年光明學校轉為全日制,下午校遷往雞地現址更名為光明英來學校,而上午校仍以光明學校為名,留在水邊圍邨原址繼續上課。
光明英來學校以英來為名,顧名思義便是紀念捐款人,時任校董鄧英來先生,在創校時捐款292萬元作創校費用。鄧英來為元朗厦村人,家族在元朗亦早有地位,祖父鄧廉明在清末時於元朗舊墟開設晉源押,父親鄧佩瓊除了擴充當押業外更開始涉足米業生意,並曾任博愛醫院副主席及元朗商會會長等,在1957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當年封為太平紳士,而他亦是上兩期介紹過的元朗公立中學在1940年代的建校委員及校董會副主席,而博愛醫院在1987年於元朗朗屏邨創辦博愛醫院首間現代化中學,亦以其家族捐款120萬元創辦而命名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
鄧佩瓊生有五子,鄧英來是長子,其後依次為英林、英業、英喜及英壽,當中鄧英來曾出任博愛醫院的總理,而原為孖生的三弟英業及四弟英喜均曾出任博愛醫院的主席,而元朗區內除有中學以他們的父親命名之外,三弟英業亦有於天水圍主力捐建的英業小學(即2019年正名的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及在將軍澳區四弟英喜主力捐建並仍出任校監的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可見其家族十分支持教育事業。
近年,光明英來學校在每年9月及7月均會一年舉行兩次開放日。在學期開始時9月中的一個星期六上午,學校多以「資訊日」名義舉行開放日,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加。開放日的形式和其他小學的形式和內容相似,參加者首先會安排到禮堂聽取學校及課程的介紹,以及升小的報名方法及收生準則等。然後是參加者在校方的安排下,分組參觀學校的特別室和設施,例如到音樂室、視覺藝術室、STEM Room、校園電視台、圖書館及航空室等。
而在學期結束前7月初的一個星期六上午,光明英來學校多以「綜藝匯演暨校舍開放日」名義舉行開放日,除了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參與外,亦歡迎其他公眾人士前往參加。顧名思義,活動分開綜藝匯演及校舍開放兩個方面而。以最近2024年7月的一次為例,在禮堂內舉行的學生綜藝匯演長達2小時,音樂的有民歌、合唱團、K-Pop及管弦樂團等,舞蹈的有拉丁舞、中國舞及爵士舞等,而體育競技的則有舞獅、體操、競技啦啦隊及競技疊杯等。
校舍開放日部份,光明英來學校先在地下的雨天操場,安排了不同科組和家長設計的攤位遊戲以歡迎來賓,而雨天操場及小禮堂更分途直播在禮堂內的綜藝匯演,地下演講室循環擂放由校園電視台製作的節目,圖書館有中英文說故事的環節,樓上的航空室開放了先進的飛行模擬器,STEM Room亦設有無人機,提供不同的飛行駕駛體驗。而在英語活動室、視覺藝術室及音樂室等,亦各自安排了和學科有關的工作坊,讓參加者能夠感受學生學習的情況。
其實要在光明英來學校的「綜藝匯演暨校舍開放日」,同時欣賞到2小時的綜藝匯演,再加上參觀學校不同的設施及房間,參與各個工作坊及參觀學生的成果展覽,更要在約四小時的開放時間內完成,絕對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