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企業家或個體通過各種方式追討欠款的現象頻出。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討債難度增加,許多企業主和個體開始尋求有效的討債方案,進而參加「催收培訓班」。據知情者透露,上催收培訓班的學員,全是市場裏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闆。
《時代周報》11月30日報道,過去,電話、短訊、發函和訴訟是催收債務的主要手段,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這些方法的效果逐漸減弱。
上海建築公司老闆陳立雄的一單業務非但沒錢賺,還欠了近300萬元的債。在施工項目完成後,面對甲方遲遲未支付款項的情況,選擇通過「請吃飯」的方式嘗試解決,但未能如願,欠款問題依舊僵持。這種「飯局催收」的低效反映了傳統方法的侷限性。
為了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一些債主轉向參加「催收培訓班」。這類課程號稱通過心理學、博弈論等理論和實操方法,幫助債主提高催收成功率。然而,許多學員對課程效果存疑。
重慶企業家呂勝財表示,這些理論與現實脫節,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例如,課程建議在對方資金鏈斷裂時「停工」,但在實際項目中,這可能會導致合作關係破裂,影響後續業務。
儘管課程承諾催收成功率高達80%,但學員們普遍認為其提供的方法大多是常規套路,缺乏創新。
陳立雄說,催收班的培訓收費五千至一萬(人民幣,下同),課程分三天,第一天教授基礎,第二天教方法,第三天是實戰案例。但回收債務的服務費以欠款的總金額、收款的難易程度來計算,大約是回款總金額的7%—30%不等。這讓債主在選擇時面臨風險。
「上課的學員,沒有普通公司公司職員,全是市場裏摸爬滾打多年的老闆,年齡集中在40-50歲。」
這些老闆稀里糊塗地上了兩天課,茫然若失。他們不知道自己將會慢慢地從討債者,變成另一個信用體系的「製造者」,並給那個模糊的外部力量提供訊息與資料。
陳立雄選擇找了律師,他覺得催收不靠譜。另一方面,他還在繼續幹活,力圖自救。為此,他不得不撿起了早年做過的中介生意,倒賣配件、稀土、塑膠原料、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催收行業逐漸合法化,但依舊存在灰色操作。一些催收公司通過網絡輿論壓力、熟人關係以及法律訴訟等方式迫使欠款方付款。
溫州籍催收從業者徐華,強調其催收方法合法合規,並利用「世界信用組織」的名頭威懾欠款企業。然而,這類組織的實際公信力存疑。
催收行業也存在「中間商兩頭吃」的現象,例如向債權人收取高額佣金,同時與欠款方協商,以延遲還款為條件收取費用。這些操作使得債權人對催收公司缺乏信任。
對於很多債主來說,欠款拖延讓他們陷入財務困境。在追討欠款的過程中,他們不得不在合法性與實際效果之間權衡,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一些人不得不依靠額外的業務或通過個人關係網自救。
呂勝財為了追回欠款,不得不與催收公司簽署代理合同,即使知道成功率不高,但依然希望「賭一把」。
部份債主在追討欠款時面臨的心理壓力和家庭矛盾。他們不僅要承受經濟損失,還要面對社會關係的破裂。
債務催收的複雜性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的挑戰。雖然催收行業提供了多種手段和新方法,但其效果參差不齊,並伴隨諸多爭議。
熟悉經濟糾紛領域的律師田峰表示,催收方式有南北差異。有些地方的手段相對是簡單粗暴的,但會善用網絡、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出現,也能製造不少壓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