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今(6日)發布最新研究,指部份出現輕微「左心室肥厚」的病人與基因遺傳病「法布瑞氏症」有關。
研究由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間進行,邀請426位患有「左心室肥厚」的病人參與「法布瑞氏症」篩查,有兩男一女經基因測試確診「法布瑞氏症」。參加者獲安排檢測酵素水平及基因排序,以確定是否患上這種基因遺傳病。確診者的平均年齡為69歲,全部也有高血壓。
一名72歲男病人在50歲左右便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翌年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另一位71歲男患者確診「法布瑞氏症」,他同時患有心房顫動及「左心室肥厚」,最終要接受心瓣置換手術。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教授李沛威表示,「法布瑞氏症」在「左心室肥厚」患者中的確診比率不算低,很多即使心肌肥厚不是很嚴重的病人在檢驗後都確診是「法布瑞氏症」。
李沛威分析,這些病人因延誤斷症,至確診「法布瑞氏症」時已病情嚴重,出現心臟衰竭,其中因心瓣脫垂而要動手術換心瓣之病人,其心瓣問題亦由「法布瑞氏症」所致。
他強調「法布瑞氏症」在本地的發病率不算低,醫護人員應考慮將左心室肥厚病人納入篩查,尤其是治療後左心室肥厚或其他心臟問題未能改善的患者,不應因患者有高血壓或心臟瓣膜疾病,就排除檢測「法布瑞氏症」。
研究團隊發現,目前「法布瑞氏症」患者的家族篩查率偏低,「法布瑞氏症」確診者的家族中,共18人有患病風險,只有3人(17%)接受篩查。主要原因是病人與家屬也不明白篩查的重要性。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榮譽副教授盛斌表示,本港歷年共有超過100名患者確診「法布瑞氏症」,當中四分三為男性。現時約四成病人正在本地接受治療。
經今次研究確診的三位病人中,72歲男患者在2022年7月接受「酵素替代療法」,其運動耐力有所提高;71歲男患者亦在2023年7月完成心瓣手術後開始用藥。另外一位65歲女病人仍在跟進中。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會長曾建平指出,罕見疾病患者面對診斷難、治療難及用藥難的問題,「法布瑞氏症」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呼籲醫護人員對有關病徵提高警覺,主動為病人進行篩查;病人對自己的診斷有懷疑時,也應主動向醫護人員查詢,並尋求轉介接受醫學遺傳服務。他冀透過公眾教育及遺傳諮詢,令確診者家屬不再「朦查查」,以確定自己是否患病、攜帶問題基因或完全沒有被遺傳,儘早為所需的醫療服務作規劃。
現時,罕盟為合資格的患者提供遺傳諮詢服務的資助,亦有資助「法布瑞氏症」患者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服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