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調查發現,有54%患白內障受訪者選擇延遲接受白內障手術,當中三成打算待視力非常模糊才做手術,一成更以為可以服用營養補充品,如維他命及礦物質,能改善白內障。另外,66%有老花受訪者曾因戴老花眼鏡感不適,86%曾用盡方法避免戴老花眼鏡。
老花及白內障是本港中老年人中,最常見的屈光不正問題及眼疾。衞生防護中心2020至2022年數據顯示,本港分別有264萬名老花患者及44萬名白內障患者。隨年齡增長,眼睛晶體功能逐漸失調,晶體首先失去彈性/調節能力引致老花,其後晶體變得混濁、變質、變硬,引致白內障。眼科醫生郭佩瑋表示,老花及白內障可能增加跌倒及骨折風險。
研究機構IPSOS今年7至8月,訪問302名50歲或以上,並未曾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港人,了解港人對老花及白內障的認知及處理方法,受訪者年齡中位數為63歲。調查結果顯示,86%受訪者認為,視力為年齡增長面對的最重要問題,98%受訪者出現屈光不正問題,75%出現老花,14%被診斷患白內障。
對手術誤解多 白內障或致虹膜炎及青光眼
眼科醫生伍立祺表示,54%患白內障受訪者獲醫生建議,可隨時進行白內障手術,但他們選擇延遲。當中三成認為,視力非常模糊時才應做手術、13%不肯定植入的人工晶體可用多久,故愈遲做愈好、9%覺得服用營養補充品可改善白內障。
目前未有研究證實有方法、藥物或營養補充品可逆轉白內障。不少患白內障受訪者表示待視力非常模糊才做手術,或已引致可察覺的視障。縱使白內障未全熟亦已增加跌倒及骨折風險,嚴重更可引致虹膜炎及青光眼。
調查亦揭示,受訪者對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晶體存不同誤解,79%受訪者認為大部份人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無需戴眼鏡。
老花患者設法避戴老花鏡
調查亦發現,52%有老花的受訪者感覺能力下降。38%需戴老花眼鏡的受訪者,自覺戴老花眼鏡後,感覺較實際年齡老4.5年。
同時,93%有老花受訪者指,經常及不時在購物或在超市閱讀細字時戴老花眼鏡,其中66%曾感雙眼疲累或未能適應;59%希望不戴老花眼鏡,當中有三成認為戴老花眼鏡感覺不舒服。
有60%受訪者認為,「看起來年輕」對工作及社交生活重要,59%人希望不戴老花眼鏡。86%受訪者,曾用各種方法避免戴老花鏡,包括請人幫忙看餐牌(54%),將餐牌拍照後放大(50%),猜測細字內容(46%),及避免做需要良好近距離視力的活動(36%)。
如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求診
眼科醫生陳頌恩表示,置換人工晶體後,可同時處理白內障、近視、散光及老花。人工晶體由耐用的合成物料構成,植入後基本上不耗損,故白內障手術一般來說只需做一次。
以上3名眼科醫生均強調,如白內障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向眼科醫生求診,按眼睛狀況及生活習慣選擇人工晶體,回復正常生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