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71年歷史的香島道官立小學,因南區適齡學童的人口下降,區內小學學位供應充足,於今年2班小六學生畢業後結校。
香島道官立小學位於香港仔崇文街,在香港仔天后古廟後方,是一所官立的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校訓為「好學合群,立己達人」。因區內入讀小學的人數不斷下降,香港政府在2021年宣布,香島道官立小學於 2022/23 學年停收小一學生,並於同年將小一至小三學生安排往區內其他學校上課,而在今個學年(2023/24學年)只提供2班小六,並會在完結後結校。
太平洋戰爭結束到中國主權易手前後,大量難民湧港,導致香港仔區內的基礎教育學額不足,香港仔街坊在1949年籌得3萬多元,用作在現址興建香島道官立小學時平整地基及建造石牆的開支。學校校舍在1953年初開始興建,並在同年學期開始前落成啟用。校舍當時的外型與現時的分別不大,長型兩層高建築共有12間標準課室,建築費約為40萬元。
比較特別的是,香島道官立小學在創校時已為男生安排木工室及女生安排家政室作相關訓練,女生的家政班課程內容分別有烹飪、縫衣、洗衣、繡花、嬰兒管理、初級救護及家庭常識等,亦會每月舉行一次可以讓區內貧困學童享受烹飪科中製成的食品。學校在1953年11月由周壽臣爵士負責揭幕,首先開辦的是上午校,在1960年才開辦下午校,直至1997年合併上下午校為全日制。
香島道官立小學在創校時不以香港仔命名,主因是當時已有一間香港仔官立小學,當香島道官立小學校舍興建時,亦曾被坊間當作香港仔官立小學的新校舍,直至香島道官立小學開學正名為止。而在好一段時間香港仔兩間官立小學並存的日子,香港仔街坊會以「新官立」或「新官小」形容香島道官立小學,而以「舊官立」或「舊官小」形容香港仔官立小學。
香港仔官立小學的原址在香港仔漁市場倉庫舊址(即現香港仔網球及壁球中心)學校在1950年創立,初時稱為香港仔官立漢文學校,在4月開學時只開辦小一至小四課程,學生不足200名。香港仔官立小學所處的位置就在海邊,方便漁民就讀的程度,由漁船泊岸時可以讓學生直接踏上學校的操場可見一斑。香港仔官立小學在1979年興建鴨脷洲大橋前已結束及清拆,隨後原址曾用作黃竹坑臨時房屋區。
香島道官立小學改以香島道命名,雖和現時位於淺水灣及深水灣之間的香島道相去甚遠,其實在香港開埠之初,香港政府已興建一條標準道路,由現在的筲箕灣柴灣道開始,經大潭一直向南繞行整個港島南岸,接回薄扶林道回到西營盤,這條道路全長就是香島道,直至1961才以接近現時的分段及名稱重新命名。
根據紀錄,香島道官立小學在創校之初已多次舉行年度開放日。例如在1959年的年度開放日開放了一整天校園,在禮堂中展出各學生的學術成績,木工科展出各製成的工具,家政科展出衣物、冷衫及剌繡作業等,供學生家長、公眾人士及嘉賓前來參觀,連附設在學校的成人教育夜校學生的作品亦一併展出。
而在1960年,學校亦舉行了一整天的開放日,學校同樣展出各學科的教材及各學生的作業成績,並有手工、家政、園藝等的展出,亦安排了學生在操場表演體育操及舞蹈等。而最特別的是,學校將學生平時上課及課外活動的情況拍成影片後在校內放映。而當年學校選擇在星期二舉行開放日,學生照常上課,開放日亦安排了參加者實地參觀學生上課時的情況。
在對上的2010年代,香島道官立小學亦不時舉行開放日,供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前往學校參與。以2017年一次的開放日為例,安排了在官立學校較常舉行的3月進行,名為傳愛香島開放日。開放日在一個星期五的早上舉行,學校安排了不少攤位遊戲、學生成果展、學生們的才藝表演,及親子故事樂園活動等等,讓參加者更能認識學校。
而在今年3月底,為了送別學校,香島道官立小學校友會在校內舉行了惜別午敘,有約200位學校教職員、學生、校友和來賓參與,惜別活動在中午12時左右開始,在禮堂安排了簡單的到會午餐,讓不同年代的老師及校友暢談歡聚,亦開放了不少地方讓參加者緬懷過去,及安排了拍攝區讓參加者留下與學校的最後倩影。
經過71年時間,香島道官立小學終於迎來結束,除反映了區內的教育發展狀況,更盛載了不同年代不知多少學生對於學校及地區的感情,一花一草,一事一物,縱然校舍會被關閉,但記憶及感受仍能長存,看著師長及校友間的依依不捨之情,亦表露無遺。◇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