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興突然抬手自扇耳光

改革開放初期的某一天,時任中共山東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到曹縣韓集鄉紅三村看望一位名叫伊巧雲的老人,這位老人是楊得志當年的老房東。隨同的有時任曹縣縣委書記等6人。

到紅三村後,周振興沒在鄉鎮和村委停留,直奔伊巧雲老人家中。此時老人已重病在身,當周振興握住老人枯瘦的手,問老人還有甚麼要求時,伊巧雲老人猶豫了一下,說「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說完,老人又後悔了,用另一隻手拍打著周振興的手背說:「也就是這麼一想,周書記別當事。」

也不知道老人心心唸唸這半碗豬肉多少天了,不料,老人這半碗豬肉的小小要求,卻令周振興一下子淚流滿面。他雙手握住老人的雙手說道:「怪我,怪我們啊,老人家,對不起您。」他抹了一把臉,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錢,遞到趕來的鄉鎮書記手中,縣、鄉領導紛紛掏自己的衣袋,被周振興一把按住了。就這麼的,老人當天就吃上了肥中帶瘦的豬肉。

隨後,周振興回到縣城,參加了縣委的一個匯報會。會上他眼含熱淚地講了一段話:伊巧雲老人今年83歲,戰爭年代犧牲了丈夫和三個孩子。在做楊得志將軍房東時,為接待來往的將士,她曾一天做過9頓飯,為讓將士吃飽吃好,她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妝。現在,在我們領導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帶瘦的肉。同志們,我們還有臉當他們的書記嗎?說著,周振興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個耳光,說,我們這些大大小小書記的臉還叫臉嗎?

這一記耳光打得是那樣清脆,話說得那樣沉重。坐在他身旁的縣委書記一下俯在桌上,低聲哭出聲來。

穿不起褲子躲稻草堆裏取暖的大姑娘

1977年11月,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前往大別山裏的金寨縣進行調研,在走到燕子河公社時,村幹部提前來接萬里,計劃帶著他上山看看。

萬里見到村幹部後,卻並沒有按照安排走,而是在途中轉向了一戶人家。

到了這戶人家之後,萬里發現這戶人家很窮,幾乎沒有甚麼傢俬,昏暗的房間裏老人正坐在灶塘旁邊的稻草堆裏,家裏還有兩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坐在旁邊床上的稻草堆裏。

萬里上前跟老人打了幾次招呼,老人卻蹲在稻草堆裏,瞪著眼睛看著來人不吱聲。

隨行的村幹部覺得臉上有點掛不住,趕緊跑到老人身邊說:「這是省委的萬書記!跟你打招呼你還傻坐在那兒幹甚麼呢!」

經村幹部這麼一說,老人不得不站立起來,萬里和隨行人員這才發現,原來老人下半身沒有穿衣服,坐在稻草堆裏竟是為了遮羞!

萬里見狀大吃一驚,趕緊讓老人坐下。隨後他又看了一眼床上蹲著的兩個大姑娘,難以置信地問:「這兩個姑娘為甚麼也蹲在那裏?」

隨行的當地幹部見狀趕緊低聲解釋:「萬書記,兩個娃子也沒褲子穿,山裏風寒重,躲稻草堆裏是為了取暖。」

即使親眼看到了這種慘狀,萬里仍然難以置信,出門在山上吹了好大一會兒冷風,才平復下來心情。

接著萬里又帶人去了下一個農戶家,這家的主婦穿的還算得體,卻只有她一個在家。

萬里問主婦家裏有幾口人,對方回答說她和丈夫帶著3個孩子,丈夫上工去了。萬里疑惑地問:「孩子們呢?」

主婦先是回答出去玩兒了,萬里覺得有些奇怪,讓人把孩子們找來自己看看。

最終主婦被問得沒辦法了,只好帶著萬里去了廚房,原來三個孩子沒有衣服穿,光著屁股躲在灶爐裏取暖呢。

眼前的一幕幕,深深地刺痛了萬里的心,他淚流滿面地對隨行人員說:「當年老區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鬧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可今天還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新中國成立都28年了,沒想到老百姓竟然窮到這種地步!」

李主任揭開貧困謎團

筆者早年曾在部隊服役。1993年,到山東某地走訪戰士家庭。當地地理環境還算不錯,大塊的平原地帶,間或有些小山。乍一看據此判斷,感覺村民的生活水平應該說得過去。然而,當我們走進戰士家庭時,看到的情形卻出乎意料。

走進堂屋,基本上看不出格局:灶台、農具、柴禾、舊衣被……佔滿堂屋的角角落落,把整個堂屋擠的沒有多少站人的地兒。這種情形,在我們走訪的戰士家庭中可不是個例,而是一個普遍現象。筆者的老家也是在並不富裕的農村,然而,在戰士家庭的所見,感覺還是比老家差了一截兒。

那次山東之行,我們入駐在其縣委招待所。當晚,縣委辦李主任前來禮節性拜訪。談話間,我們問起當地百姓為甚麼那麼貧困。李主任說:我們這裏是「革命老區」,當年為了支援革命,犧牲太大了,沒有兩三代人的拚搏,根本就翻不過身來。

所謂「革命老區」,是指中共早年奪權時的據點。中共有一句經典的表述是:「我們的江山,是千千萬萬個革命烈士的頭顱換來的;我們的旗幟,是千千萬萬個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中共元帥陳毅有一句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而這千千萬萬個烈士和推車之人,大多是「革命老區」的百姓。

想當年,當地百姓被中共「打土豪分田地」所利誘,又被中共「翻身做主人」所欺騙,對中共感恩戴德,寄託厚望。拆了門板拆房梁,獻了丈夫獻兒郎,前仆後繼為中共打江山,用小推車把中共從鄉野推進了北京城。

然而,中共卻忘恩負義,把農民忘得一乾二淨。用一個戶口制度,把億萬農民死死釘在土地上,不僅沒有城裏人的任何福利保障,而且還得無條件交公糧。

特別是當年的老區,因為被中共抽血太多了,經歷的是歷史性的掠奪。以當年中共盤踞的川陝蘇區的首府通江縣為例,全縣僅有23萬人口,就有5.4萬人參加了中共軍隊,3,000多人加入了中共組織,還有5萬人參加了游擊隊、赤衛隊、女子獨立營、兒童團等地方武裝。到中共建政時,參加中共軍隊的通江人僅倖存4,000餘人,5萬多通江人為中共獻身。

由此可見,大量青壯年「斷代性」為中共犧牲,是造成通江疊代貧困、持續貧困、絕對貧困的直接原因。

中共扶貧與大唐貞觀之治

數據顯示,在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有357個屬中共老區縣;在全國12.8萬個貧困村中,有近4萬個屬中共老區貧困村;全國334個深度貧困縣中,中共老區縣有55個。

中共執政71年後,也就是2020年11月23日,宣布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共宣稱:在其領導下,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在此,且不說中共所謂「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是真是假,而單單從它當政71年後才解決這一問題,就足夠丟人的了。

縱觀中國歷史上幾個大一統王朝,從開國開始,差不多都是歷經十年八載,或二十來年,就能實現大治或盛世。下面以唐朝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隋朝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

從627年至649年,唐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貞觀年間,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他在位期間,任用賢能,知人善任,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如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和完善科舉制度等,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武則天之後,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其在位前期,沿襲了唐太宗時期的國策,使唐朝經濟迅速發展,百姓生活富足,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其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結語

唐朝從開國到出現名副其實的「貞觀之治」僅用了9年時間。

中共從建政到名不副實的宣稱「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用了71年。

更何況,唐朝那時是自然經濟純粹手工農耕的社會;而中共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的社會。#

附錄:世界部份國家農民每月退休金(美元)

美國1842

英國1820

德國1796

日本1780

南韓1760

法國1710

瑞士1698

新加坡1750

中國25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