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去年11月中推出,擬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分流醫管局壓力,並提倡及早預防篩查疾病。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的合資格基層市民在了解計劃後拒絕參與,當中逾四分三表示,豁免檢查費用方考慮參加。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社協)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於今年首半年,以問卷及深入訪談,調查81名合資格參加計劃的基層市民,對慢病共治的意見。調查發現,72.8%受訪基層市民未聽聞計劃,在解釋慢病共治計劃後,基層市民主要訴求為「豁免120元檢查費用」(76%)及「加入血糖及血壓外其它檢查項目」(60%)。
現時計劃分為篩查和治療兩個階段,篩查針對高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參加者需支付120元的共付額;若進入治療階段將按需要由家庭醫生及康健中心共同跟進,家庭醫生共付額各有不同,大部份為政府建議的150元,化驗及專職醫療收費亦獲政府部份資助。
兩個團體促請當局,豁免基層市民檢查的費用,儘快擴充慢病共治的檢查及治療範圍至更多病種,增加計劃的可負擔性及吸引力。同時應簡化服務流程及完善配套,提供一站式服務便利市民,尤其行動較不便的年長參加者。長遠而言,當局必須推動社會各界,包括地區團體、社福機構、僱主等共同參與基層醫療發展,吸引更多家庭醫生參與慢病共治。
受訪者倡加入癌症篩查等項目
慢病共治篩查病種只針對高血壓、血糖及膽固醇。調查顯示,60.9%未有參加的基層市民受訪者認為,需增加其它項目方考慮參加。訪談受訪者亦表示,篩查項目吸引力不足,與坊間免費健康評估相似,建議加入如癌症篩查、肝腎功能、骨質疏鬆及前列線健康等市民關注及較深入的項目。
團體認為,慢病共治治療項目有侷限,未能有效為醫管局分流至私營家庭醫生。7名接受半結構式深入訪談的受訪者中,6名有高膽固醇問題,及其它並不包括在計劃中的慢性病,要無奈離開計劃,往醫管局求診。
慢病共治配套不足 申請過程繁複
團體又表示,慢病共治針對年長中高齡人士,但申請過程需多次來回康健中心,家庭醫生及化驗所,尤其不便長者、家庭照顧者及長工時在職人士。從訪談中,發現長者未能適應學習於不同地點應診;相反在醫管局能於同一處所登記,抽血及求診。
訪談亦發現,參與慢病共治的家庭醫生及化驗所不足,參加者未能物色就近地點就診,部份亦需輪候近一個月方獲服務,有個案反映抽血時段不足,亦令長者被迫空腹至午後抽血。團體建議精簡程序及增加抽血名額、招募家庭醫生參與,縮短輪候時間。
團體促請當局,豁免立即豁免綜援、長生津及在職家庭津貼的受助人,接受篩查的120元的篩查共付費,並儘快擴展標準篩查及治療項目,研究引入參加者自選的項目,增加市民參與,同時可整合各資助健康計劃,如大腸癌篩查、婦女健康、疫苗接種等至慢病共治計劃,令市民及家庭醫生均一站式獲更全面基層醫療服務。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