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消費者捂緊錢包,商家內卷嚴重。電商購物平枱面臨銷售增長放緩、價格壓力上升等困境,不得不以大幅折扣和慷慨退貨策略吸引客戶,導致電商平台上的賣家為生存而苦苦掙扎。

「電子商務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上海的電子商務營運商魯振旺(Lu Zhenwang,音譯)對路透社說,他經營的平台幫助小商販銷售日常用品。

「今年競爭非常激烈,我認為很多賣家都撐不過三年。」他說。

「雙十一」成「冒險」的提議

中國經濟正受到長期房地產危機和高失業率的拖累,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路透社報道,雖然電商平台推出極端折扣優惠,網紅帶貨和慷慨退貨政策,為電商行業帶來收益,但這些做法卻損害了電商平台所依賴的賣家。

曾幾何時,電子商務佔據中國零售業的27%,但歐睿國際數據顯示,隨著經濟放緩,近年來電商增長被個位數取代。

在中國,618電商購物節是僅次於「雙十一」的第二大年度銷售活動。但今年618的銷售額增長已經放緩。據數據提供商Syntun稱,6月20日結束的購物節期間,商品總交易額(GMV)較去年同期下降7%,至7,430億元人民幣(1,020億美元)。這是618銷售額首次下滑。

路透社報道,魯振旺表示,結果就是人們參與購物狂歡節的熱情明顯降溫,最大購物節「雙十一」現在成了一個「冒險」的提議。

「你不知道你能賣出多少產品,但你必須為此建立庫存。」他說,「在購物節期間幾乎不可能出現爆炸性增長。」

去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銷售額僅增長2%。

2023年11月12日,雙11購物節結束後,工人在江蘇省連雲港市一家快遞企業的分撥中心分揀快遞包裹。(Geng Yuhe/VC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12日,雙11購物節結束後,工人在江蘇省連雲港市一家快遞企業的分撥中心分揀快遞包裹。(Geng Yuhe/VCG via Getty Images)

賣家開始自我保護

賣家也開始反對電商銷售政策帶來的副作用。

618購物節期間,女裝品牌茵曼創辦人呼籲控制「退貨保護」政策,這項政策迫使賣家承擔退貨成本。電商平台上的賣家告訴路透社,賣家為該政策付出巨大代價。

茵曼創辦人方建華6月13日晚間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說,隨著競爭加劇,平台為了吸引消費者,將退貨運費險逐漸變成強制性要求,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經營壓力。

「當前,電商平台退貨率普遍60%左右,銷售到帳率僅30%左右,與三四年前60%到帳對比,形成巨大反差。」方建華說。

魯振旺對路透社表示,退貨保護政策導致服裝等類別的退貨率飆升。「你賣出三件衣服,至少有兩件會被退回,你要支付往返快遞費。」他說。

大陸《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日常銷售中,商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購買退貨運費險服務,然而每逢促銷,平台會以「強制退貨運費險」作為門檻,商家必須自行購買運費險才可以參加促銷。有商家抱怨:「電商平台促銷活動越來越多,不僅是雙11、618這種大促,幾乎每個月都有各種名目的促銷活動。」

拼多多、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均未回應路透社置評請求。

新常態:平台、賣家之間相互競爭

路透社報道,電子商務諮詢公司Azoya的業務發展總監戴維‧黃(Davy Huang)表示,因衝動購物,消費者的退貨率提高,小零售商沒有足夠現金流承擔成本,因此日子更難過。

「但我認為退貨率只是這些企業面臨挑戰的一小部份。」他補充說,「他們還面臨流量獲取的高昂成本,以及與網紅和主播合作的昂貴成本。」

彭博社此前報道,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賀曉青女士(Sherri He)表示:「今年的618是有史以來最殘酷的購物節。」

「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平枱面臨著巨大的業績壓力。」她說。

路透社報道,零售商也感受到工廠直銷的影響。墨爾本蒙納士大學經濟學教授史鶴凌表示,拼多多上的一些供應商已虧本經營兩年。

「他們不太指望價格最終能彌補成本,但他們必須這樣做(繼續通過拼多多銷售),否則他們不得不關閉工廠。」史鶴凌說。

魯振旺說,「銷售額沒有增長,因為沒有新客戶,人們的平均收入沒有像十年前那樣增長。」他說,「只有平台之間、賣家之間的競爭。這是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新常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