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楊延昭威震三關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關一般指的是:雄州瓦橋關、霸州益津關以及淤口關。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相較於前朝的五代及大唐,北宋在建國之初就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一大片疆域,在這地方以南就是三關地區,此地除了幾個關口及湖泊外幾乎都是平原地區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
由於國防上的先天缺陷,宋太祖在立國之初就想盡一切力量討回這幽燕之地以絕後患,然而連年北伐多以失敗告終,楊延昭繼承父親楊業遺志守衛邊關,最初採取積極戰略,試圖收復幽燕之地以換取大宋朝的長久治安,然而太祖後繼的真宗皇帝只願採取守勢,再加上朝中奸臣當道,楊延昭只得退而求其次,將重心轉為經營邊關戰場,打造遼軍無法越過的地下長城,而據近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延昭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他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草橋出擊
鑒於遼軍多次犯境,楊延昭多次上書朝廷提出富國強兵之策,並期望於三關增兵至十萬,如此可趁遼軍不備,揮師北上收復幽燕之地,使大遼臣服於大宋之下,以求取北方邊境的永久安寧。然而朝內軍權卻是掌握在樞密使王強之手,他為遼國放歸在宋朝內的奸細,早年憑著文采進入壽王府(宋真宗當王爺時的稱號)擔任參謀,在宋真宗即位後王強受到重用,掌握天下兵馬大權。
由於王強的從中作梗,皇上僅同意為邊關增加軍費的請求。楊延昭在白溝河岸附近設了一個名為草橋關的關口,作為益津關在北方的前哨門戶。
一日楊延昭駐守在益津關坐鎮,到了晚上四周的百姓與士兵們都休息了,他仍在房內點燈看書,這是楊延昭多年養成的習慣,他通常讀詩經、漢書、論語、孫子兵法這類經典。讀著讀著他忽然感到心神不寧,於是走出房門,上了瞭望台看著夜空,這時有一群野鳥飛來,值班的親兵前來查看說道:元帥,時候不早了,您也該休息了。
楊延昭回道:災星南犯,又有野鳥向南飛,韓昌又要來了!趕緊叫將士們起來。他又立即飛鴿傳書給另外兩關,要求嚴加戒備。
經一番整頓後,將士集結完畢,楊延昭率軍來到了前哨草橋關,他命孟良與焦贊到河對岸的兩側的樹林中埋伏,自己則率軍在關內守候,部屬妥當後,他下令全軍把燈火全熄了。
不久之後,韓昌與大鵬果然率著大隊人馬前來夜襲。韓昌發現這草橋關全無動靜,以為宋軍放鬆戒備正歇息著,不禁高聲大笑:哈哈!太好了,這回我總算騙過楊延昭了,我在邊關多次出兵故布疑陣,要打不打,終於把宋軍搞疲了,都休息去了。大家上!
他一聲令下,遼軍猛衝向草橋關,然而到了關口前方就聽到一連連的號砲聲,城頭瞬間點燃了大量火把,接著城牆上箭如雨下,前頭的遼軍紛紛中箭落馬。楊延昭率軍出關,大聲喝到:韓昌!我早知你會來,已在此等候多時!哪裏逃!說罷便挺槍向韓昌殺去,韓昌隨即接戰,二人打在一起,兩軍也一起奮戰廝殺,這時對岸樹叢也是號砲大響,孟良、焦贊也率軍前來包夾,遼軍頓時陷入多方包圍。韓昌、大鵬見勢不妙,連忙拚命殺出重圍,好一陣子才勉強殺出一條血路向北方逃去,其餘遼兵見狀戰意全失,也紛紛丟盔棄甲而逃,宋軍此戰大獲全勝。
地下增援
在草橋關出擊得勝後,楊延昭趁著遼軍休整的空檔回朝,向真宗皇帝面報當前遼軍進犯戰況,請求同意增兵邊關及收復幽燕之地的計劃,以求大宋朝能長治久安。但王強得知後卻大力駁斥,二人因此爭論不休,最後真宗僅同意了增兵及軍費的要求,但對收復幽燕之地之計卻是有所保留,王強還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到楊延昭身邊作為監軍。
因真宗沒有同意北伐,楊延昭只得在邊關繼續建設,不但興建了多個關口、城寨、橋樑,還利用地形挖了許多貫通各關口的地道。農忙時期,他讓士兵協助百姓開墾荒地,種植農作、樹木。農閒時期,他以優渥的待遇僱用百姓協助挖地道,一方面強化防務,一方面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可謂一舉兩得。
一次正逢農忙時期,楊延昭正率領著將士與百姓一起耕種。這時探子前來回報:韓昌又率十萬大軍來犯,目前正靠近著瓦橋關!楊延昭聽完只是輕鬆地回道:辛苦了,我就知道他會再來,接著就向百姓們說道:別擔心!繼續耕種,我去去就來。
楊延昭上了瞭望台,看著遠方瓦橋關附近一片黑壓壓的遼兵,正變換陣勢,好像要兵分二路的樣子,觀察一陣後楊延昭說道:韓昌又想耍花招,以為布兵在兩個關口間就可攔住我,這樣就可打下瓦橋關嗎?
楊延昭一方面放出狼煙訊號,又讓孟良、焦贊召集將士準備出戰,這時韓昌已帶著大軍來到瓦橋關外叫戰:我大遼元帥韓昌駕到!還不趕快開城投降,我已安排五萬大軍擋在兩關中間,楊延昭的本事再大也趕不過來,乖乖投降可免一死,否則我就要踏平這關,殺得你片瓦不存。
只見守將岳勝站在城頭回道:韓昌!做你的千秋大夢,元帥的援軍很快趕到,你強行攻城只會落得被前後夾擊,必將慘敗收場,你還是趕緊滾遼國回去吧,別讓將士們白白送死。
韓昌聽了,隨即下令攻打瓦橋關;岳勝也隨即指揮將士們應戰,雷木、連弩、火炮齊放,遼軍難以越雷池一步,打了許久仍未將這關口拿下。
就在激戰當下,只見遼軍後方突然出現一支部隊加入戰局,韓昌不禁驚呼連連,怎麼會突然有援軍出現?
他遠望著派出去的部隊,仍在益津關附近與宋軍對峙著,他想:楊六郎不是正在益津關與耶律沙對峙著,怎麼會突然出現?是生了翅膀飛過來的?還是從地下鑽過來的?
原來真的是從地下過來的:在三個關口間都有許多地道相連,地道間雖僅能通過一人一馬(也稱引馬洞),但是中間穿插許多可讓將士休息及囤放武器、糧食的大型空間,可將數千士兵藏身其中(也稱六郎藏兵洞)。楊延昭讓孟良與焦贊領兵與耶律沙對峙,自己則帶著一隊將士快速通過地道,再配合著瓦橋關外地洞的伏兵出擊。
只見楊延昭騎著白馬衝出,大聲喝道:韓昌!我楊六郎在此,你的詭計已遭我看穿,看槍!說罷向韓昌殺去,韓昌見狀只得舞著大叉迎戰,激戰了數十回合,漸居下風。而守關的岳勝見主教練已親臨現場,士氣大振,率軍開關出擊。四面從藏兵洞出來的宋軍源源不絕,遼國大軍轉眼間陷入包圍,韓昌眼見大勢已去,只得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向北方撤去,而在益津關前的耶律沙得知主力敗退後,也跟著一起撤兵,宋軍至此又大獲全勝。
水中渡兵
歷經敗仗的韓昌再次探得淤口關平時駐防的兵力較少,而和其它關中間交通不便,宋軍要前來支援得花上不少時間,於是想集中兵力在最短時間拿下,他率領耶律沙、大鵬帶著十萬大軍前來進犯,守將楊興、陳林不敵,退居關內死守。守備嚴密,韓昌一時半刻難以拿下,見著狼煙四起,韓昌不禁大動肝火:真是一群飯桶!以十打一,居然還打不下一個小關。
一連串的敗仗讓韓昌越打越氣,最後乾脆讓耶律沙、大鵬率一部繼續攻打,自己率一部繞道關後的村莊搶劫。韓昌大聲對部下狂叫著:給我放火、殺人、搶東西,以解我心頭之恨!又說道:西面幾十里都是大水,楊六郎就算是神仙,一時半刻也趕不過來。原來當時在淤口關到益津關中間有一片方圓數十里的大水塘,這一帶稱為桃花漫,大軍要來支援一般必須繞遠道而行,極為不便。
但一個時辰過去後,遼軍將士前來回報:頭領!不好了!楊六郎率著將士從水上騎馬過來了。
韓昌回道:胡說!他又不是神仙,怎麼直接涉水而來的?
接著又來一個將士回報:楊六郎真的率軍渡水而來,已經快到我軍跟前了!
韓昌前去查看,只見楊延昭、孟良、焦贊率著一大隊騎兵渡水而來,馬好像踩在水面凌空渡河,他只得擺好陣式準備接戰。
原來楊延昭早命軍士在水塘裏修築好一座暗橋,這橋的橋面離水面很近,天冷起霧時,在遠處根本看不到橋面。
一會兒宋軍部隊已接近淤口關,孟良、焦贊問道:元帥,我看後方村莊內大火四宗,遼軍恐怕到村中打劫了,我軍是先救援關口或是進村莊救百姓呢?楊延昭隨即說:先救百姓!於是楊家將士直指在村中作亂的韓昌。
不一會兒功夫,援軍已到了村莊。百姓們見援軍到來,大喜過望,鼓起勇氣紛紛拿起武器一同對抗遼軍,關內將士見主教練趕到,也士氣大振,騎兵部隊在幾次衝鋒下瓦解了韓昌大軍的陣勢,而關內的將士們也成功地擊退了大鵬及耶律沙的攻勢,遼軍士氣大潰,韓昌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部後撤。
過去楊延昭對敗退的遼軍通常不做主動的追擊,但這次戰役卻是一反常態,他集中所有騎兵部隊準備對敗退的遼兵追擊,好似要讓他們為劫掠村莊的惡行付出代價。韓昌的大軍邊打邊退,而楊家將士越戰越強,一路追著遼軍直到遼境的涿州城下,此時涿州城內防務空虛,若強攻可於數日內奪城,若順利攻下,再集中三關將士趁勝追擊,大有一路收復幽燕之地之可能。
然而就在楊延昭準備下令攻城之際,遭到監軍的阻止,他以未得皇命為由不讓楊家將士進兵,楊延昭沉默許久。這時焦贊按捺不住,揮舞著鋼鞭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這奸臣,看我宰了你!我殺人無數,不差你一個。楊延昭見狀,即命焦贊退下,他仰望天上沉默許久,最後說道:天意如此,不可強為。楊延昭隨即命令三軍向後撤回三關,一次收復幽燕之地的機會只能就此失去。
因連打勝仗,真宗皇帝下詔給予楊延昭更高的朝中要職及大量的賞賜,楊延昭謝絕了更高的官位,只願守衛邊關,也將賞賜全給了部下,自己則是分文不留。
戰後,楊延昭帶領著將士回到被劫掠的村莊撫慰百姓,還讓投降受俘的遼軍士兵服勞役,重建村莊,開墾良田。之後軍民以這橫跨桃花漫的暗橋為基礎修築堤防(後人稱為六郎堤)興建水利建設,讓百姓不再為災荒所苦,這六郎堤存在了千餘年仍在發揮它的作用。楊延昭也陸續在三關之間修築總面積高達一千三百餘平方公里的地下暗道(後人稱為宋遼古戰道、引馬洞、六郎藏兵洞),猶如一座地下長城,千餘年來橫掛在河北一地,守護著中原文明。
參考史料:
《楊六郎威鎮三關口》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 趙福和李巨發等人搜集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搜集整理@*
看更多【楊延昭傳奇】系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