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香港後天血友病(AHA)的發病率為每年每百萬人中錄得2.4宗,為西方人的發病率兩倍以上;亦發現本港後天血友病患者的死亡率為55.2%,較西方人25%更高。

後天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出血性疾病,影響凝血功能,因此後天血友病患者,會出現嚴重出血和器官損傷,正由於罕見,診斷特別困難,西方族群的發病率為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一宗。而有關東亞患者的研究非常少。

東亞地區後天血友病發病率
較西方明顯偏高

研究團隊根據2012年至2021年間本港公立醫院的數據,分析165名確診後天血友病患者的醫療紀錄,分析病人的基本資料、病史、用藥紀錄和治療效果等資訊。

據研究人員推斷,香港後天血友病的發病率為每年每百萬人中錄得2.4宗,西方族群的發病率為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一宗,為西方人的發病率兩倍以上。分析顯示,香港的後天血友病患者主要是長者,且大多伴隨多種疾病,其確診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之前研究報告的患者年齡更大。

團隊亦發現本港後天血友病患者的死亡率為55.2%,比西方人的25%為高。當中死亡個案約有一半(49.5%)是由於免疫抑制治療所導致的嚴重感染。

團隊亦發現,此疾病往往會有延誤診斷,平均需要7天才能確診。他們亦發現年齡是影響死亡率的關鍵因素。確診時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病情受控的機會亦越低,緩解期越長。

迫切提高公眾和一般醫生
認識後天血友病

領導這次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冼振鋒表示,研究揭示本港後天血友病華人患者,一般容易受傷生病,需要專業、適齡的護理,但實際上他們通常面對診斷延誤,而且住院時間過長,中位數長達25天,為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

他指出,這項研究凸顯現時迫切需要提高公眾和一般醫生,對後天血友病的認識,並加強相關教育,以確保及時識別後天血友病,並為患者提供適當治療。冼振鋒強調,若對這種潛在致命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缺乏認識,可能會延遲診斷和影響治療。他表示,將來仍需開展更多相關研究,制定更有效的治療策略,以減少免疫抑制的風險並縮短住院時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