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中國晶片和人工智能(AI)產業技術管控升級的背景下,中共近日設立了史上最大的半導體投資基金。不過專家分析,有六大原因顯示,中共集資數千億元扶持半導體產業的成效不大。

難成功原因一:沒有具足半導體生成環境

據中共國家企業信用訊息公示系統顯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國家大基金)三期於5月24日正式成立,註冊資本達3440億人民幣,是中共發起的三支國家大基金中規模最大的一支。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大基金三期由19個股東共同持股。中共財政部是最大的股東,持股17%,實收資本600億元。國家開發銀行資本公司是第二大股東,持股10.5%。五家中共國有銀行首次被列為投資者,各出資約6%。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對大紀元表示,「它這個(大基金第三期)也不會成功,因為像半導體產業並不是砸大錢就能夠成功的。」

「所以我們會預期說中共大基金三期仍然不會有它原先規劃的成效。因為它並沒有具足半導體生成的環境,所以造成資源的浪費。」他說。

台灣勵志協會(ITA)行政總裁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你國家有多少的資本可以耗在蓋一個晶圓廠?一個晶圓廠蓋成之後,還不代表有好的設備,不代表就可以做真正的晶片出來。」

他說,晶片製造的門檻很高,要經過六七百道的工序,生產環境要無塵、耐潮,「台灣的一個社會學者去看過中國的半導體晶圓代工製造廠,他發現了根本就沒有穿無塵衣,東西亂丟,附近都是垃圾,都是混雜物。」

「這不就是土法煉鋼嗎?土法煉鋼的東西的成品哪有辦法上得了枱面?」

難成功原因二:政治領導

對於中共國家大基金三期難以成功,賴榮偉認為,政治領導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之一。

他說,「中共用政治領導一切,所有掌握這麼多基金跟企業的人本身是沒有專業的、沒有經濟意識的,沒有市場模型的人。全部都是用政治任命、政治銷售的。它不是面向市場,它是面向習近平。」

「你這麼多錢,然而主事者都是政治任命,都是政治效忠的,專業人員在這些以政治為導向的決定者前面都被迫要聽話。」他說,「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請問一下,它有辦法切中真正的高質量的、高創新的晶片?有辦法產生出來嗎?」

大基金第三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張新。公開資料顯示,張新非技術官員,曾任工業和資訊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副局長、工信部電子司司長、工業和資訊化部規劃司一級巡視員等職。

賴榮偉說,「這樣的人來主導這個半導體產業,你發包給人家做的東西、投標的東西,以一個政治角度去決定要投資甚麼?你沒有那個眼光。這是黨國體制的一個(弊端)。」

「現在整個中國的經濟的布局從一開始就是具有計劃命令的色彩。決定在中國的真正掌權的那一小撮人。這些領導人沒有選舉、改朝換代的威脅,怎麼可能會面向市場、面向社會。」

難成功原因三:腐敗問題

近日成立的國家大基金第三期規模幾乎是前兩期的綜合。中共國家大基金一期在2014年成立,註冊資本為1387億元人民幣;二期成立於2019年,註冊資本為2040億元人民幣。

賴榮偉表示,由政治官員來領導資金發放,「非經濟的外行人士會來領導內行人士,所以所有的晶片投資最後就會產生腐敗。這麼多錢充滿了誘惑。」

「黨國裏面有位置的這些政治人物,每個都貪污腐敗。」他說。

腐敗是大基金一二期出現的突出問題。大基金一期、二期總經理丁文武於2022年7月30日落馬。在2022年7月至9月大基金內部的反腐風暴中,陸續有7名高管被查,包括華芯投資總裁、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松濤等人。

2022年7月25日晚間,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落馬。國家大基金成立以來進行的首個大規模投資是向紫光集團旗下的晶元業務投資100億元,佔大基金一期的近10%。但2020年11月開始,紫光集團便爆出債務違約。

難成功原因四:坑騙補助資金問題

外界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國家大基金的成果。中共設立大基金之後,中國掀起了一場「晶片大躍進運動」,截至2020年10月初,中國共有與晶片相關的企業超過5萬家,但幾年後爛尾消息不斷傳出。據DigiTimes報道,自2019年以來,已有超過2.2萬家晶片相關公司消失,2023年的公司消失數量更是創歷史新高,約1.9萬家。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 Wong)認為,在一二期,絕大部份的晶片廠基本上都是靠忽悠、靠吹、靠騙的,「每次都是抓住一個產業有補助、有補貼、有支持的時候,大量去坑騙補助資金。往往都是打擦邊球的方式,沾邊的趁熱度的方式去忽悠。」

「真正去搞研發的話,在中國非常難成功,往往是搞研發出來還不夠人家騙錢的快拿錢。」

對於大基金一二期出現的這個問題,第三期是否可以解決,黃大衛認為,「這種非常難以解決。」

「雖然有可能在未來的這些腐敗問題可以有一部份的沒有過去這麼猖狂,但是新的騙局肯定會有發生。只是換個名字,玩(騙)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方式。」

「因為它的監管體制,無論是政府職能還是資金的落實使用,到整個官僚體系的提拔問題,這是跟它的用人機制、跟它的整個管理經濟的機制有關係。」他說,「它要在整個經濟架構跟提拔應用官員、監管方面有一個大的功夫去改變,但這可能性不太大。」

「目前的體制決定了它還是走回原來(大基金一二期)的路。」

難成功原因五:歐美加大管控

中共設立的三期大基金都有各自的特殊時間點。中共國家大基金第一期成立時間正值中共2015年要搞「2025中國製造」,在特朗普貿易戰時中共加推第二期。中共推出大基金第三期則在美國對尖端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向中國出口實施幾輪管制之際。

大基金一期和二期資金主要投資於集成電路產業,包括但不限於半導體設備,以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和自主創新。大基金第三期重點投資高頻寬記憶體(HBM)和高附加價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等相關領域。

賴榮偉認為,北京集資數千億元扶持半導體產業,終極目的並不是發展經濟,而是確保政治穩定,「國家發展這個產業最後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定。這些產業對它的軍事有幫助,對它的政權穩定有幫助。」

「它花了這麼多錢在高科技產業,無非是利用更多高科技武器,一方面對付國外的那些敵人,二方面,就對付國內的反習近平的人不是嗎?搞更多的監控,搞更多的設備,希望老百姓不要造反。」

他說,第三期涉及到AI,因為AI需要很強的記憶體,「因為中國(中共)把AI(人工智能)武器化,那AI武器化、生成式AI的一個結果就是,可能會影響到全世界的民主價值跟市場安全。」他說,「中國生成式AI可以做很多假消息,可以深入民主國家的校園裏去,甚至民間老百姓啊,然後散播一些對民主制度不利的、對當地國的政府不利的訊息。」

對中共高科技帶來的國安威脅,他說,「對AI現在是美國最近在正在出手的,所以說現在AI的相關的禁令一條一條,我覺得它還會陸續再出來。」

5月8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Michael McCaul,聯合另外三位眾議院代表,共同發起了一項新的立法提案旨在進一步修訂《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以防止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競爭對手開發和利用美國的人工智能及其它關鍵技術。

此外,美國與日本、荷蘭1月就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達成協議。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1月1日宣布,荷蘭政府撤銷了部份向中國出口設備的許可證,其中包括光刻機。

難成功原因六:美日韓力撐本國晶片產業

應對中共在半導體行業的巨資投入,美日韓也採取相關支援措施。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8月簽署《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包括對晶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

總統尹錫悅5月23日宣布一項創紀錄的26萬億韓圜(約190.6億美元)計劃,用於支持該國半導體業。

《日經新聞》報道,日本近3年間的支援金額達到3.9萬億日圓(約248.5億美元)。台灣當局去年提出「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規劃未來十年(2024-2033)年注資3,000億元新台幣(約93億美元)。

林宗男表示,「過去歐美說製造就讓中國製造。但當歐美日認知到晶片生產的戰略意義時,他們就是在加緊地投資,使得他們國家也能夠扮演在自由世界裏面生產角色。唯一的不同就是,所有主要的技術,都是由這些自由世界的國家所掌握的。」

賴榮偉說,「晶片產業是全球化分工的結果。(中共)沒有辦法可以短時間短期超車,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三四十年的演變,全球化各國按照各自的優勢,分工負責而達成的。」他說,「一個國家自己要搞一條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完全自力更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它(中共)沒有辦法可以短時間超車。」

直到大基金第三期推出前,遭美國制裁的華為仍在秘密使用高端晶片。2024年1月,華為推出的擎雲L540手提電腦含5納米晶片,研究公司TechInsights拆解該設備後發現,該款電腦使用了台積電於2020年生產的5納米晶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