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委員會建議的最低工資計算機制已獲行政長官會及行政會議接納,首個以此新機制計算出來的最低工資,將於2026年5月1日生效。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在一個電台節目中回應時,支持新機制的三項原則,包括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引入「可加不減」原則,以及確保工資增幅不低於通脹的做法,惟他對方程式中工資增幅比例乘20%的計算不滿意,認為應增至30%。有學者亦對增幅20%的計算建議沒有提供理據感失望。
根據新機制,方程式包含兩個元素,即代表通脹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及代表經濟增長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生產率,調整幅度是將最近一年的GDP增長率,減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率,再乘20%,如果得出的數字大過1,就會封頂,但沒有下限,然後再加上去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
工聯會支持3原則 但指計算增幅應增至30%
黃國贊成新機制中的最低工資由每兩年檢討一次,改為每年檢討,指這是勞工界長期爭取的目標。計算法包含物價指數,能確保最低工資不低於通脹,「可加不減」原則可令打工仔工資免受通縮影響,均為可取措施。
但對於計算法中,將最近一年的GDP增長率,減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率,再乘20%這個比率,黃國不表贊同,指如果按這比率推算,最低工資時薪每年只會大約加1元,並不理想。認為這比率應增至30%,即與過去10年的整體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相若,才能保障基層勞工可以分享經濟成果。
黃國亦認為,現時最低工資時薪的40元起點太低,水平低於綜援金額。他舉例,現時一個領取綜援的4人家庭,每月可獲18,000元援助,但若這家庭由2人工作,領取最低工資,則每月只有16,000元,這樣未能肯定勞動價值,亦不能推動就業。他認為最低工資的起點應調整至日前勞工界倡議的55元。
餐飲聯支持新機制助免爭拗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在節目中說,新的方式程是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相信計算出來的加幅會符合經濟情況,未來亦不需要再經常爭拗如何釐定最低工資水平。
他指,在勞工短缺下,工人薪金一般都遠高於最低工資水平,例如現時洗碗工人的月薪介乎15,000元至18,000元,酒樓臨時工的時薪更可高達80元以上,因此新機制計算出來的最低工資,對餐飲業界的營運成本影響不大。
學者憂工作自動化趨勢 令最低工資保障不了勞工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亦在同一個節目中,表示最低工資委員會沒有就20%的計算比率提供理據,感到失望,他估計這比率是各方協商出來的結果。
李兆波指出,一些先進的經濟體如歐盟、韓國及日本的最低工資時薪計算法,其最低工資乃當地工資時薪中位數的一個百分比,歐盟和韓國是60%,日本未及此水平,但稱會至2030年達此水平。香港現時的最低工資為40元,是其工資時薪中位數80.1元的50%,日後會否提升至歐盟等國的水平,相信永遠有爭議。他坦言,任何方程式都沒有完美,相信某個年期後,社會又會再次討論。
李兆波另預期,未來工作自動化趨勢將加劇職位流失的情況,以致最低工資在中長期而言,未能保障某些工種的工人。他更指,香港現時「走了很多人」,加上人口老化,有些工種人手需求甚殷卻難請人,例如學校清潔工。他估計,採用機械人是餐飲和酒店業的長遠方向,最低工資屆時便不能保障到相關工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